新闻
-
LAIFE「巢汐Tide」 新品发布会盛大召开,“美似潮汐...
近日,LAIFE乐梵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红宝瓶2.0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关注。 *LAIFE「巢汐Tide」美似潮汐、更迭永续新品发布会现场 LAIFE乐梵作为全球领先的长寿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利用前沿科技...
财经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闵行深入推进“四化” 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0/04/18 新闻 浏览:608
图片说明:吴泾镇党建引领红色物业
图片说明:闵行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大培训
图片说明:志愿者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图片说明:基层自治共治解决社区难题
图片说明:新虹街道搭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图片说明:莘庄镇开展“弘扬宪法礼赞祖国”――2019年法治宣传周主题活动
图片说明:七宝镇七韵家园・蒲溪邻里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根据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总目标,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以下简称“四化”),既是新形势下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客观要求,又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途径。
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上海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部署的过程中,闵行区立足城乡结合部深度城市化的实际,按照“2020年初步建成品质卓越生态宜居新城区”的规划目标,坚持统筹、有序、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的工作原则,遵循创新社会治理与补短板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在“一核三化三圈”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格局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四化”工作,在现行体制基本不变的背景下开展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整体性探索,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点、符合治理规律、治理成效显著的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一些亮点经验还产生了示范引领效应。
同频共振
健全基层党建工作体系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组织力建设为导向,构建上下衔接贯通、左右协调联动的体制机制,实现各层级同频共振、各方面同向发力,不断扩大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首先,健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领导体系。闵行区委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领导工作小组,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做实“一线指挥”职责,并在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下设立社会治理专委会,凸显党建引领专业化。建立健全区-街镇-居村三级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与此同时,每年召开两次三级干部大会,确保区委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口径不折不扣传递到居村一线,营造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氛围。
其次,构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闵行区制定出台《关于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工作意见》、《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行动纲要》、《社会治理“十三五”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引导各级党组织把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上,打造“一核、三化、三圈”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格局,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明确方向。
第三,以重点领域党建激发社会活力。闵行区建立了居民区党组织对业委会成员候选人的把关制度,强化和物业公司党组织联建工作,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引领和行业监管,推广“支部领导团队、党员融入团队、团队凝聚群众”的团队党建工作模式,挖掘扶持一批来自邻里中心理事、业委会成员、社会组织等的“凡人民星”,扩大了社会参与的引领示范效应。
第四,以基层党建载体创新群众工作。“十三五”期间,闵行区将建设100个左右的邻里中心,已经建成运行的99家邻里中心,都采用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治理架构,突出党建引领,由片区中较具威望的居民区书记担任理事长,而理事会成员则由社区团队骨干、区域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各方代表组成,活跃在邻里中心的社区群众性团队500余支、社区志愿者1400余人。
第五,打造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品牌。目前,全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是“红色物业”和“城市家园党建”,两者均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优秀案例,以党建工作品牌推动“党建+”模式遍地开花。
广泛动员
激活社会治理多元主体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其核心理念的重点变化在于突出多元治理主体。社会治理社会化的核心要义,在于改变以往“政府包揽一切”等职能错位,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闵行用好“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做实“红色账户”,推动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实践。其中,浦江镇深化“五彩先锋”党员志愿工作品牌,组建党建志愿联盟,逐步壮大、提升红色党建类、绿色治理类、橙色服务类、紫色文体类、蓝色管理类五大类志愿队伍规模,目前浦江社区共有约300支志愿队伍,常态化参与服务近万人次。
在发动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方面,闵行区在深化区域化党建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企业作为共建单位参与社会治理。其中,莘庄工业区做深做实“邻企联盟,携手共治”创新项目,以邻里中心为平台运作,既将企业资源引入邻里中心服务居民,也针对企业员工需求举办特色项目,让居民和企业双受益,2018年入选区首届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十大创新项目。
在推进美丽街区共治探索实践方面,闵行区以吴泾镇永德路美丽街区专委会为代表,由居民区党委联动城管中队、网格中心、社区办、新吴泾公司、镇属公司及永德路周边枫桦等5个小区,成立永德路美丽街区专委会,定期对永德路的环境卫生、绿化养护、安全秩序等进行巡查,形成部门指导、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三级联动机制,以共治自治促进永德路长效管理工作。
在持续推进城乡社区自治活动方面,闵行区民政局积极推进城市社区自治家园和农村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2019年申报创建5个市级居(村)委会自治家园和6个市级农村社区示范村,组织创建15个区级农村社区示范村。与此同时,深入开展特色楼组自治活动,制定“社区自治微单元”自治楼组分类培育实施方案,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培育100个区级特色示范自治楼组,促进楼组自治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继续优化提升志愿服务品牌方面,闵行以区综治办的平安志愿者为代表,按照进博会社会面防控工作要求,建立社区、街面、专项三类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动员居民群众参与平安志愿活动,全区共动员招募平安志愿者33056人,共排查重要点位、线路、区域369处,37个轨交站点建立驻点守护制度,圆满完成进博会的各项任务。
在建立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方面,闵行区信访办设立人民建议征集科,成为全国地市县级信访部门中首个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联系点,成立人民建议征集顾问团,极大地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热情。
在积极破解重点群体参与难题方面,闵行以团区委的“往社区走”工作为代表,加强社区团建资源库、下沉社区项目菜单等制度化建设,推动团青骨干进入业委会,动员引导全区团员青年、志愿团队、社会组织、区域化团建单位等多元力量投身社区。
法治思维
开展依法治理探索实践
从原来的“依法管理”到现在的“依法治理”,社会治理法治化更加强调社会治理的规范性,即在维护群众利益、处理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解决社会治理顽症,促进社会矛盾纠纷有序化解,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依法破除城市治理顽疾。在2016年启动的“五违四必”综合治理中,闵行引入专业律师团队全程参与整治工作,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集中整治过程中爆发的各类难题,涌现出诸多案例。其中,在莘庄镇康城社区“五违四必”整治过程中,镇信访办、司法所在小区成立接待咨询点,每天指派一名同志和专业律师一起接待来访群众,在此基础上,在康城邻里中心设立法宣站点,在康三居委设立旗舰版调解室,这一“沪上最乱小区”出现由乱到治的可喜变化。七宝镇九星市场拆除过程中,以镇政府法律顾问为班底的律师团队全程参与商户清退和村宅动迁工作,对争议问题提供法律意见,顺利完成有序清退1万余户商户、拆除各类建筑46万平方米、成功签约村宅332户等任务而未发生一起越级集访事件,成功探索出一套法治化模式保障下的“大型市场整治模式”。
全面引入专业法律顾问。闵行区在矛盾化解领域全面引入专业法律顾问,协助基层处置各类社会矛盾,有效降低社会运行风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推进律师参与信访工作,信访复查、“案清事明”、分级分责和合法合理性评估等重点工作环节均有律师参与,2016年以来,律师参与信访复查329件,占总量的98%,出具法律意见书326份,占复查事项的97%,并确保全区2018年合理合法利益诉求的初次信访矛盾得到100%化解。
推进社会组织依法调解水平。在专业律师参与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专业力量与民间调解力量有效衔接以形成合力。其中,既有“老舅妈”、“一致心理机构”、“梦晓爱心志愿团队”等专业机构积极参与调解工作,也有老党员、老干部、妇联白玉兰社工等加入矛盾化解队伍,通过戏曲、摄影、志愿者、舞蹈等活动,把重点人员从上访群体中分离出来。
加强服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闵行区在社会治理领域大力推进服务管理标准化化体系建设,以标准化建设带动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比如,区网格中心牵头相关部门更新完善网格化平台案件办理工作标准,针对174类重点案件类型,梳理出网格化平台首派单位、首派时间、处置要求以及结案标准等案件管理指导意见。
全面加强基层村居依法治理。目前,闵行全区22家律师事务所154名律师分别与各个居村签订法律服务协议,签约率100%,实现每个居村有1名两年执业经历的律师提供法律服务。与此同时,全区各村普遍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实施率达到100%,实施积极有效的民主管理。在总结“颛桥银一有事好商量”、“马桥周周会”等议事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居民自治议事制度,建立健全居民议事平台,引导群众协商参与自治过程,对效果进行监督。
试点建立基层法治评估体系。闵行探索建立全市首个基层法治评估体系,在全区各街镇全覆盖开展法治评估,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明确了具体的目标、路径。通过评估,有关方面发现并破解了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的痛点和瓶颈,涌现出一大批诸如“黄金议事规则”、“五彩楼道”、“社区城管工作室”,“问商友”普法平台等典型案例。
智慧手段
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
社会治理智能化,更加强调社会治理的智慧性,将现代科技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其他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管理的便捷性、精准性和精细化,以此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首先,推进“智慧公安”指挥平台建设。公安分局按照市局的总体架构,形成了分局的顶层设计,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算力、存储、数据管理等基础架构的建设。
其次,全力推进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根据综治信息化国标要求,闵行开展区级综治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街镇综治中心与网格化分中心的合署办公和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居村综治工作站与社区警务室、居村网格化工作站力量整合,进一步夯实居村委综治干部、社区民警、综治社保队员、网格员等基层平安建设力量,实现对居村平安建设事务的联动处置。
第三,全覆盖推进感知设备建设。闵行以“智慧公安”试点为契机,完成“一标六实”系统基础建设,按照“圈层防护”的指导原则,根据“守住边、稳住面、保住点”的建设要求,结合闵行实际注重加强感知设备的整体布局,积极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监控体系,实现“人、物、房、点、路、网”的全要素管控。
第四,丰富智能治理技术的场景运用。在既有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上,闵行逐步丰富智能治理技术的场景运用。比如,马桥镇依托平安社区智能化管理平台建立生活垃圾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对源头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程垃圾类别、数量、流向的监控,实现垃圾分类实效管理的可追溯、可监督,切实保证源头减量。在农村已试点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民房租赁管理。
第五,大力加强街镇治理智能化建设。新虹街道建立全区首家集网格中心、综治中心、应急中心和进博安保中心“四中心合一”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通过将管理平台与闵行区进博安保指挥部进行功能复用叠加,运用IVS智能视频监控手段筑牢“事前预防”“自动预警”体系,为安保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第六,着力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区地区办以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为工作指引,牵头开发“云邻里”基层自治服务平台。平台以居村微信公众号为载体,集党建共建、办事服务、社区资讯、议事协商、志愿公益、业主之家、物业之窗、平安家园、健康医疗等功能于一体,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与服务,进一步发挥智能化平台对基层社区治理的支撑作用,提升社区事务精细化服务水平。目前全区14个街镇共130个居委进行试点推进,平台网络认证人数近十万人,发布信息类文章三万余篇。区民政局开发社区大数据管理应用系统,持续推进电子台账系统优化整合,协调各委办单位进一步梳理删减台账报表,将234张居村台账报表大幅整合缩减。其中,莘庄镇试点建设已完成,实现了台账报表的数字化、自动化生成,变“基层上报”为“部门抓取”,使用反响良好。
培引人才
打造社会治理专业化队伍
社会治理专业化,更加强调社会治理的专业性,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纠纷,要求通过专业化分工,让专业化人才解决社会治理中的专门问题,使社会治理的手段和方法符合社会治理内在规律和特点。
为此,闵行区不断优化基层党建工作者队伍结构,着力打造稳定性高、专业性强、能力素质好的党建工作者队伍,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力量。比如,加强党建力量配备,加大把优秀干部配备到党建岗位上的力度,有效弥补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不足;开展党建工作者业务轮训全覆盖,举办“党务新人”初任上岗培训班,制定党务工作者专业能力认证评价体系;加强党代表工作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各级党代表及联络员开展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党代表联络服务工作水平。
同时,该区以班长强推动基层强、服务强、治理强,坚持书记抓、抓书记,选优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目前,区和街镇两级共选派近150名优秀干部担任居村“班长”,成立15家书记工作室,近200名优秀“班长”入驻。与此同时,进一步将“班长工程”延伸到“三长”队伍建设,激活近4万名“三长”参与社会治理,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厚植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
为了构建职业化社工体系,闵行还出台《关于促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其6个配套政策,建立动态调整、逐年增长的薪酬体系,健全以工作实际和群众评价为重点的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调岗调级、评优奖惩、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社工岗位的含金量和吸引力明显增强。
该区还建立“1+7+14”全覆盖培训体系,把党性教育和基层治理实务技能统筹起来,采取小班化、面对面、有互动、有考核的方式,提高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推动社会治理工作在居村一线“全覆盖、齐步走”。2017全区开展2472个班次,共计培训21.8万人次;2018年开展3233个班次,共计培训26万余人次;2019年开展3679个班次,共计培训22万余人次,涵盖街镇条线干部、居村书记和主任、社区工作者等群体。
另外,闵行区还拓宽专业人才参与机制。比如,区卫健委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联合区教育局、区民政局等委办局积极推进闵行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科普讲座、健康宣教、心理咨询等活动。古美路街道则通过多渠道开展居住地人才摸底,共收集社区内各类人才信息261条,其中较高层次人才信息166条,涵盖领导干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企业核心等8大类人才,为后续人才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