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履职回顾: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发展大局汇聚力量

新闻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业新高地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

2025年3月26日,以“朱鹮之原·有机洋县”为主题的上海合作交流会在沪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洋县县委、...

财经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一路下跌!”“可悲,可叹,可恨!”上市9年的风电巨头华锐风电(ST锐电)从A股谢幕,一些股民在炒股社区...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产经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为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内的市场流动性始终保持宽松状态,资金利率全线走低。受此影响,货币基...

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履职回顾: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发展大局汇聚力量

发布时间:2023/01/09 新闻 浏览:171

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市政协委员邵楠化身快递小哥为市民送药的身影,留在了很多人的记忆里。换下骑手服,他和其他市政协委员一起,继续奔走在调研提案、为民履职的路上。委员们走进基层社区、党政机关、企业团体……每一次建言献策,均关乎如何把这座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五年来,上海市政协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召开专题议政性(监督性)常委会议20次、专题协商会和通报会87次,报送调研报告107篇;800余名市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参加各类履职活动达12万余人次,提交提案5109件,立案4872件;收到社情民意信息8.5万篇,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完善。

市政协主席董云虎说,市政协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全市重点任务的实施推进,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找准政策供给和政策需求的结合点,助力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落地落实,充分彰显了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和制度价值。

“沉下去”把制度转为效能

回首十三届市政协的履职历程,抗疫是其中浓重的一笔。三年多来,市、区两级政协、三级委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1300多名政协委员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大家立足本职、各展所长,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政协力量”。

特别是面对去年空前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市政协第一时间建立涉疫提案快速处置机制,及时审查分办150余件相关提案,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报送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1万多余篇,许多建议迅速转化为具体政策举措。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发放数字货币、精准助企纾困……一条条提案建议,很多都来自委员在基层一线的调研所得。

2020年以来,市政协推动全市各区打造“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引导三级政协委员下沉基层,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打通了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去年底,全市共设立“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234个,其中215个街镇普遍设立,实现100%全覆盖。

一个显见的变化是:委员去基层更频繁了,更多委员不光是社区治理的“观察员”,更是“生力军”。疫情期间,许多成立不足一年的“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被打造成临时指挥站,用于组织人员力量、细化落实防疫部署、及时处置突发状况,切实筑牢了防控屏障。

“沉下去”为基层解难题,制度优势不断转化成治理效能。依托“家门口协商”“零距离协商”“协商在一线”“亮就亮吧”等一系列特色品牌,近年来,越来越多政协委员在基层发现真问题,提出金点子,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中的好举措。

“下得去”的同时,也得能“浮上来”。有委员说,协商平台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有助于从个案中归纳梳理共性问题,从而在政协平台上提出更多有价值、接地气的提案和社情民意。

为改革发展大局汇聚力量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尤其是来自社科界的政协委员,应持续不断地把自己的学术研究与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上海的决策。”去年召开的一次交流会上,市政协委员陆铭的一番话引起与会者共鸣。

这些年,上海许多重大事项稳步推进的背后,都有着政协提案的助力。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全市重点任务深入协商议政,为上海新一轮改革发展大局汇聚人心和力量,这也是五年来市政协一以贯之的坚持。

2018年是十三届市政协履职第一年,恰逢首届进博会在上海举办。市政协提前启动调研,课题组与政府部门、企业智库以及参展国领馆商会等座谈交流,还专程赴粤港澳等地区调研借鉴,完成了含金量十足的调研报告,为上海承接并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助力。

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上海被赋予了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这也成为市政协五年来履职的重点关切。在2020年召开的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市政协专委会递交提案,就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绿色发展提出三条对策:推动国土开发保护“一张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一盘棋”,推动生态环境执法“一把尺”。当年11月,示范区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建设行动方案正式发布,人们发现,其中许多重要内容都与提案建议高度吻合。

去年初,市政协委员宋钰勤、焦瑾璞提交提案,建议在上海自贸区设立铂族贵金属国际科创商贸区,得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采纳支持。在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三周年之际,临港铂族贵金属新型国际贸易及创新中心正式成立,一个全球性的科创全生态链集聚群正不断壮大。

为进一步增加建言的专业性,2021年,市政协成立了协商议政咨询专家库,聘请中青年新锐专家学者,组织开展形势分析、座谈交流、专项课题研究、调研成果论证、讲坛论坛等,形成一系列建言成果,报送市委、市政府,供决策参考。

重落实让“盆景”变“风景”

2021年夏天,上海迎来持续高温,被称为“史上最长夏季”。众多市政协委员顶着酷暑和疫情防控等多重影响,围绕上海16项民心工程实施情况开展了一场持续两个月的民主监督。

早上六七点,“早餐工程实施情况”监督小组的委员们就奔赴全市各家早餐点随机暗访;“学校等体育场地开放工程”监督小组的委员们,干脆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前往各中小学进行明察暗访……16项工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很多都关系群众的急难愁盼。两个月内,12个专委会先后开展视察监督活动139次,813人次委员参加,提出485条意见建议,形成16份监督分报告,共计6万余字,实现对16项民心工程视察监督全覆盖。

监督是为了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落实好。2020年6月,市政协首次召开提案远程协商办理座谈会,在市政协、市民主党派大厦、市绿化市容局和市农业农村委4个会场内,15名与会者围绕窗台阳台彩化工作展开讨论。这项工作是否真的从“盆景”变为“风景”?第二年5月,市政协提案委开展提案跟踪调研,实地“回头看”落实情况,并召开专题座谈会。政协委员与相关部门形成共识:以窗阳台绿化彩化为支点,持续提升社区居住品质和治理水平。

近些年,市政协还探索运用各种“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督办,五年来,主席会议成员重点协商办理专题涉及相关提案500余件,几乎所有政府职能部门和市委工作部门都参与过提案协商办理,通过深入沟通、增进理解、凝聚共识,合力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