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LAIFE「巢汐Tide」 新品发布会盛大召开,“美似潮汐...
近日,LAIFE乐梵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红宝瓶2.0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关注。 *LAIFE「巢汐Tide」美似潮汐、更迭永续新品发布会现场 LAIFE乐梵作为全球领先的长寿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利用前沿科技...
财经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积极宣教成效“真” 垃圾分类校园“行”
发布时间:2022/04/07 教育 浏览:236
今年是上海正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三周年。三年来,上海市教委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精细化,对各区教育局(含所属学校)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考核,并将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宣教活动作为青少年科技节的重点内容,以此培养广大师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做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与此同时,市教委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培训。培训共分为2期,邀请了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等单位的专业人士录制培训视频,第一讲主题为《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第二讲主题为《垃圾分类,争做低碳生活践行者》。截至今日,培训视频访问量达到63360,覆盖全市16个区。
垃圾分类管理开展以来,上海各区基层学校从熟悉、了解新政,到边摸索、边宣教,再到垃圾分类环境教育胸有成竹,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师生们共同在这一实践中接受新理念,一起积极参与、坚持不懈,让环保意识扎根内心,形成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宣教好做法。
黄浦区蓬莱路二小:教学渗透 课题引领 活动融合
上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之前,学校就已经开展了相关主题活动,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全面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各类活动中。
“蓬莱小镇”是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每周五在“小镇环保中心”课程中,学校都会展开与环保相关知识的实践探究。二至五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美术学科教师结合“垃圾分类”主题设计形式多样的绿色作业,各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还让学生感受到基础型课程与垃圾分类的联系,增强了环保意识。
同时,学校三位学生组成的“保护绿色小分队”对垃圾分类开始了长期的调查研究,最终在2019年5月合作完成了小镇科学院的第一本手写手绘科普书《地球不流浪》和一篇垃圾分类科研报告,共计4万余字,代表小学生对垃圾分类提出了兼具实用性和建设性的建议。此时被媒体广泛报道,学生代表还在上海市第八次少代会做了主题发言分享。
学校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园宣传媒介,如电子屏、宣传长廊、楼梯走廊、班级海报等,以创新的手段和新颖的设计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中小学生守则。最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儿童节的小镇嘉年华以“垃圾分类”为主题,45个社区根据不同课程不同方向设计关卡游戏,让环保精神真正渗透入学生的内心,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宝山区罗南中心校:践行新理念做垃圾分类先行者
面对垃圾分类这一新事物,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双组长领导小组。组员则囊括后勤、德育、少先队、室长、班主任的强大阵容。同时建立了垃圾分类工作微信群,微信群中,清洁工、保安等一并加入,做到第一时间命令通达,令行禁止。
垃圾分类学生要学,老师更要学。学校每个班购买了《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班主任利用晨会、班会不断地教育学生,纠正学生的垃圾分类方法。在垃圾分类的实践中,学校更换了上海色标标准的分类垃圾桶,并对接相关专家进行标准化建构,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学校的垃圾分类工作走上更高更规范的内涵。
在规范建设的同时,学校结合工作实际,推出了自己的一些小创新。比如效仿社区,建立垃圾分类集中投放时间的制度。每天下午的4:10分到4:45分,是投放时间,由清洁工在垃圾堆放点值守,进行第二次分类。此前则由各班在班级中进行第一次分类,然后指派固定的同学进行投放。学校还新建了“垃圾分类指南墙”,新建了“垃圾分类方法铭牌”。这些创新举措在“宝山区第三方垃圾分类检测点评手册”上得到了单列表扬。
在强化内涵的同时,学校走向社区,努力践行垃圾分类新理念,与社区共同举办“小手牵大手、争做垃圾分类小达人”活动。学生们为社区居民表演节目,通过小游戏互动,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等形式,把新理念与社区居民共享。
崇明区明珠小学:扎实成果造就百佳学校
2021年8月,崇明区明珠小学被评为“上海市垃圾分类百佳学校”,显示了学校在垃圾分类上取得的扎实成果。
学校通过细致宣教,切实增强全校师生垃圾分类意识,丰富垃圾分类知识,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提高师生在校园、家庭、社区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水平。学校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各年级课程,学好用好教育局编印的《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道法课等时间进行垃圾分类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朗读、征文、视频汇报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珍惜学习用纸、学习用具、落实爱粮节粮光盘行动,从根本上减少垃圾产生。将垃圾分类纳入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十个好”内容,并与行为规范示范班、行为规范示范员评比相结合,让学生逐步养成绿色文明好习惯。
学校将垃圾分类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层面组织开展了“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争做绿色文明好竹娃”系列主题活动,通过主题班队会、社团活动、主题小报、知识竞赛、垃圾分类之星评选、垃圾分类心愿卡制作、垃圾分类书画作品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层面通过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教师办公室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和评比,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实践,引导教师自觉践行垃圾分类。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垃圾分类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经历中成长,养成了勤俭节约、垃圾减量、低碳环保的良好习惯;教师也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强化了垃圾分类意识与习惯,垃圾分类已成为明珠校园绿色文明的新时尚。
奉贤区青溪中学:绿色方式共筑绿色文明
垃圾分类带来的是一种绿色生活方式。奉贤区青溪中学在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同时,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倡导绿色健康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生活环境。
学校着力实施光盘行动,力行勤俭节约。为促进学校全体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校在食堂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提醒适量取餐。在学生食堂集中用餐时段设置学生干部值班岗,普及“光盘”知识,传播“光盘”意识,每周评选出“光盘之星”;同时推出“小份饭”,不仅让学生们能光盘,学校食堂的厨余垃圾也明显减少。
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普及“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思想,学校举办了环保时装秀,征集手工艺品、手抄报及节能作文等。通过比赛将垃圾资源化的观念深植于学生心中,让他们去影响身边的人,带动他们的家庭成员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来。学校结合科技节开展特色主题活动,鼓励学生把废旧物品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学生们通过无限想象、动手操作,利用已有的废旧物品制作了许许多多非常实用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外,学校还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员为先锋,与社区形成合力,加强分类指导,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近年来,学校垃圾分类工作也取得了多方认可和荣誉:2020年被评为奉贤区垃圾分类“十佳示范单位”;2021年被评为“上海市垃圾分类百佳学校”。
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多层次宣教让校园更精彩
学校将垃圾分类与健康教育、德育工作、文明校园和绿色学校创建等活动紧密结合,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努力让“有戏”的校园更加精彩。
结合每周的升旗仪式及健康教育广播,学校通过主题知识讲座、电子小报、主题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细化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等方面要求;利用宣传橱窗、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加强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促进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为。
学校创新实验室课程负责人从减少市政运输成本、避免运输不当导致的二次污染以及对于学生的绿色低碳理念教育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从“学校的垃圾能实现零排放吗?”这一问题入手,带领学生了解学校垃圾分类情况;学校总务处因地制宜,在校园绿化带中修建了一个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发酵池。学生通过学习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处理学校厨余垃圾,尝试进行利用微生物发酵支持学校垃圾零排放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创新实验室学生的实践,进一步让全校学生改变对厨余垃圾的看法,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价值。
利用“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时间,学校积极拓宽学生学习时间与空间,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走出学校、走进社区。通过参观上海老港垃圾分类与处理的展馆以及静安临汾社区的社区厨余垃圾堆肥的典型案例,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与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戏校园,绿色行动”,在学校引导下,学生积极带动身边的家庭成员和社区成员参与、践行垃圾减量与分类收集,让虹教实验中学的学生都投入到“垃圾分类”新时尚中。
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
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利用教工大会、升旗仪式、主题校班会等各条块、多渠道、全方位宣讲辅导,增强垃圾分类意识、明确具体做法、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逐步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要我分类”变为“我要分类”。
学校成立由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芬任组长的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在教育局及街道的指导帮助下,制定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生活垃圾分类培训方案、检查考核办法和细则、建立各组室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各年级班级、组室的相关职责。同时,学校制定每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检查考核要点,按照检查要点,督促各组室、年级班级规范垃圾分类工作流程,严格落实“日巡查、日反馈、即整改、周通报”制度,抓实工作过程管理。
学校在垃圾箱房配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存放容器,并且严格按照容器颜色、标识规范的要求统一配置。在校内其他公共区域,如办公室,教学楼,班级内统一配置干垃圾桶和可回收物桶,变“粗放推进”为“精准实施”。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初步形成,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100%。通过各类宣传、培训及实践,学校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关注明显增强,全体师生都接受了分类培训、参与了分类宣传,并积极实施分类行动。
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专项回收日做“拾尚少年”
纸张在日常垃圾中占有很高比例,同时也是很重要可回收利用资源。2021年4月,田园外小组织了一场专项回收日活动,引导学生们带动家人、邻居,将生活中的纸基复合包收集起来,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到本次“拾尚回收 少年真拾”拾尚回收活动中。
活动开始前,学校向学生们普及“纸基复合包装”小知识:这种包装是生活中常见的包装形式,广泛应用于食物保鲜,如奶制品、果汁等,是纸、塑、铝三种材料复合,保鲜效果好,使食物更容易储存、运输。常见外形砖形、枕形、屋形。学生们通过学习还了解到,纸基复合包装是可回收的资源。通过加工,纸基复合包装能够生产出再生纸、地板、垃圾桶、衣架、乒乓球拍、托盘等一大批生活用品和工业用料,既有益于环保,又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活动中,同学们把家庭用的纸基复合包装饮品喝完后,把包装盒洗净、掀起折角、压扁包装、投入可回收物垃圾桶(拾尚包)内,拿到学校进行专项回收。学校还以竞赛形式,征集学生关于环保主题的画作及语录。
活动从4月延续到7月,田园外小全校78个班级、3000多位学生、200多位老师共同参与,共计投递504次,累计回收纸基复合包装9104.37公斤,获得时尚币218159个;10个同学的画作和环保语录被收录进入《环保笔记本》。本次活动真正做到了开展拾尚回收再生资源环保活动,宣导再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让校园内的学生们以个人实践行动加入少年真“拾”π活动,为垃圾分类,垃圾循环再生贡献少年儿童的力量。
嘉定区古猗小学:构建全方位垃圾分类工作体系
学校积极响应垃圾减量分类号召,努力探索校园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可行途径,推进学校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全面开展。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分类意识。通过环境宣传、课程学习、架构“幸福课程”微课等手段形成共识,普及垃圾分类常识。如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校园、网络等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呼吁学生的积极参与。学校各班级和少先队协同配合,开展垃圾分类班队主题教育活动,全校学生了解更多的垃圾分类知识。
二是形成实施合力,全面落实到位。组建“新时尚志愿队”分别成立学校教师、学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通过不同形式在全校师生中宣传垃圾分类常识,并时刻督促师生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对垃圾分类的行为养成,同时对学校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组织“雏鹰假日小队”进社区开展宣传与服务,定期评选“优秀志愿者”“垃圾分类小达人”“月行规示范班”,树立典型,强化推广。
三是完善保障力量,形成常态效应。在党支部的统筹下,压实“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全体师生员工”的各级责任,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一方面把好硬件质量关,按需配置分类容器,确保垃圾箱房、集中收集点分类收集容器设置规范,标识清晰。另一方面促进源头减量,在学校开展“光盘行动”等活动,与有资质的垃圾清运(含参与垃圾清运)公司签订清运合同,监控垃圾清运情况,促进学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上一篇: 研招网上调剂服务系统开通,注意事项看过来
下一篇: 信息科技特级教师奚骏:在云端续写教育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