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一笔高额激励让这家实验室火了,研发人员原来才是最好的“市场推销员”

新闻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业新高地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

2025年3月26日,以“朱鹮之原·有机洋县”为主题的上海合作交流会在沪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洋县县委、...

财经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一路下跌!”“可悲,可叹,可恨!”上市9年的风电巨头华锐风电(ST锐电)从A股谢幕,一些股民在炒股社区...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产经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为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内的市场流动性始终保持宽松状态,资金利率全线走低。受此影响,货币基...

一笔高额激励让这家实验室火了,研发人员原来才是最好的“市场推销员”

发布时间:2018/08/24 财经 浏览:741

1491
 
最近,一个15人组成的研发团队——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聚乙烯催化剂研发团队,获得了一笔颇为丰厚的成果转化收益分红。该团队已经连续两年受惠于改革新办法,“真金白银”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2017年该团队创造成果转化收入较上年同比增长超过80%。随着该研发团队今年业绩继续高速增长,明年拿到的激励预计还将大幅提升。


成果转化的“吃螃蟹者”
这是上海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市国资系统第一个通过技术使用费提取奖金,直接激励研发人员的项目。上化院,这家62年历史、由科研院所转制而来的科技型国企,成了“吃螃蟹者”。
改革办法条款非常简洁:将成果转化项目净收益的50%用于一年一次的分红激励,但分红总额不超过激励对象工资总和的50%。“两个50%”,让科研人员一目了然:“纸到钱”的转化效率有多快,个人收入增长多少,一本账明明白白。
在市国资委的支持和推动下,除了直观的分红激励,目前上化院还开展了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非公开市场协议转让”的改革试点。
新制度试点下,一定金额标准以下的技术成果对外转让时,只要客户有需求,找到上化院开发技术,双方坐下来谈妥价格,按照交易程序办理简单手续就能开展技术转让合作,对研究机构来说交易周期大幅缩短、交易成本有效降低,同时协议转让下,技术转化对象更为直接,技术能够更快的解决并提升企业运行中的难点,也大幅降低技术购买方的转化风险。因此,非公开市场协议转让制度试点进一步丰富了当前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技术成果转化的效率,进一步支持了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改革办法切中最迫切需求
两项上海全面创新改革的突破性试点,为何能在这样的老牌科研国企中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系列改革办法的落地,恰恰契合了企业转型中最迫切的需求。”上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改革的立足点是对接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聚焦战略新兴产业,解决行业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换率,促进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移转化,而这正是上化院今天的立身之本。
上世纪90年代末,一大批科研院所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上化院身处其中,改制后自负盈亏。埋头实验室的科技工作者面对市场大潮冲击,很不适应,院里经历过一阵痛苦的转型期。
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自主创新、自主发展,如今上化院已经走在了同批转制院所的前列。近年来上化院不断推动研发成果走向市场,产业领域越做越宽,技术实力更加雄厚,“科技型企业集团”初具雏形,在国内科研院所中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
曾经上化院全靠科研经费“吃饭”,现在的收入来自科研经费、对外技术服务和产业投资收益三大领域。依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去年上化院实现利润突破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约30%。
“对上化院来说,成果转化不是嘴上说说的口号,不是可有可无的目标,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国企改革领域专家指出,创新改革的办法在这样的企业身上试点,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进一步产生示范带动效应。


研发人员是技术的“最佳推销员”
改革办法管用见效,关键还在于找准对象,能真正激发人的活力。
当年的困境中,上化院意识到企业要养活自己,最大的优势和依靠就是研发队伍的“活力”。一路摸爬滚打中,过去只会埋头实验室的技术专家,一个个拎上公文包,跑起市场,独当一面。他们从普陀总部出发,南到金山,北到嘉定;又跑出上海,扎根长三角;如今全国哪里有技术需求,就往哪里跑。如今上化院业务越做红火,利润节节攀升,企业却不需要设立市场部,每位研发人员就是技术成果的最佳“市场推销员”。
当研发人员跑起市场,技术和产业之间,化学反应随之发生。中石化这样的龙头企业,成了技术应用的大客户;当前热门的“土壤修复”领域,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攻关,集结力量对接市场,两年实现合同金额过亿元,技术指标全面领跑市场,成为上海土壤修复领域的“全能冠军”;实验室里各类前沿技术,通过与各地制造企业合作,变成走俏市场的新产品……“把技术投到最有需求的地方”,随之而来,是研发人员收入的持续大幅增长。
新的改革办法,为化学反应添加了高效的“催化剂”。去年聚乙烯催化剂研发团队按照项目试点方案完成了上年度分配后,该科研团队下属产业化公司2017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实现了同比46%的增长,该技术累计为上化院已实现过亿元技术使用费。而这一曾“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转化,对国内相关行业的带动效应,更难以估量。
“在上海全面推进创新改革之际,上化院将根据多年服务产业发展的经验,围绕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推动更多高精尖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平台的落地,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及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上海化工研究院执行董事、总经理李良君介绍,在市国资委领导下,正在着力推进新一轮改革,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激发创新人才的积极性,服务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上海发展,力争建成国内一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名的新型科研院所。据悉,上化院今年上半年企业利润再次同比大幅增长34%。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