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LAIFE「巢汐Tide」 新品发布会盛大召开,“美似潮汐...
近日,LAIFE乐梵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红宝瓶2.0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关注。 *LAIFE「巢汐Tide」美似潮汐、更迭永续新品发布会现场 LAIFE乐梵作为全球领先的长寿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利用前沿科技...
财经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解码十院急诊团队的硬核抢救
发布时间:2025/04/08 健康 浏览:138
在24小时不灭的日光灯下,与死神赛跑的急诊科医生,就像是硝烟弥漫战场上的全能特种兵,以秒为计量单位与死神展开惊心动魄的博弈。这里是生命的“第一防线”,也是医疗体系的“神经中枢”。
和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周书琴通完电话,笔者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浮现一幕景象——
患者没有心跳,反复室颤!抢救室当班医生立即开始心肺脑复苏。监护仪的室颤波形刺破凌晨的寂静,空气似乎凝固了,紧张的空间正在上演十院急诊团队与死神的竞速赛……
不少医护人员口袋里常年备着巧克力和葡萄糖——这些看似普通的零食,实则是他们对抗死神的”战略物资”。当年轻医生在连续两轮胸外按压后几乎虚脱时,这些能量补给支撑着他们不断创造出高于历史水平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让生命奇迹在方寸抢救间不断上演。
这天,笔者遇见了周书琴,她眼睛炯炯有神,在百忙之中把患者家属写的感谢信发在我的微信上。随着她忙碌消失的背影,读完“家属的感谢信”,笔者脑海里又浮现那10天10夜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一幕幕景象。
“悬壶济世为苍生,妙手回春丹心厚,在此,我们全家向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贵院EICU全体医护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陈艳清主任、周书琴主任想患者所想、急家属所急,用专业与付出诠释了医者仁心。”
眼神锐利的周书琴又出现在笔者眼前,她还未来得及多说,就被一阵急促的呼叫器打断,转身时白大褂带起的风,仿佛在诉说着她和团队拼搏完成的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大救援,以及解码那一场又一场的硬核治疗。
极限抢救:38天生命保卫战纪实生死时速:
40分钟院前抢救后的”二次冲锋”
凌晨时刻,刺耳的120鸣笛声打破夜的寂静。38岁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被推入抢救室时已无心跳,持续室颤的监护仪警报声撕裂空气。当班医生刘丹与护理团队立即启动”黄金四分钟”抢救机制:标准心肺复苏术、电除颤、建立静脉通路……在经历院前40分钟抢救后,这支”急诊特种全能部队”接棒展开第二轮生命保卫战。
破局时刻:ECMO团队的”生死抉择”
当常规抢救手段未能稳定病情,急诊医学科主任陈艳清带领团队做出关键决策:启动ECMO(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临时起搏器治疗。硬核抢救,在ECMO管路成功置入的瞬间,监护仪上紊乱的波形终于出现规律搏动。这场始于凌晨的战役,至此转入”阵地战”阶段。
生命拉锯:288小时的精准守护
EICU病房内,医护人员开启”毫米级”诊疗模式:每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每日评估感染指标,定时进行神经功能监测。责任护士记录着这样的细节:当患者父母在病房外偷偷抹泪时,周书琴副主任总会抽出5分钟,用手绘的心脏示意图解释病情;林思彤医生为防止卧床患者肌肉萎缩,亲自设计了被动运动方案;赵燚医生连续三天守在床旁,只为捕捉那稍纵即逝的心律变化。
日历翻了一页,当ECMO管路顺利撤除……又翻了一页,有创呼吸机成功脱离;又翻了一页,患者带着对生命的新感悟走出医院——这场历时38天的抢救,见证了从”不可能”到”奇迹”的逆转。
技术赋能:打造危重症救治”超级引擎”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的荣誉墙上,近10例ECMO成功救治案例格外耀眼。陈艳清主任曾经向大家介绍,2020 年OHCA(院外心脏骤停)发病率为97.1/10万,约80%的心脏骤停事件发生在公共场所或家庭环境中。OHCA患者中ROSC(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实施率为 6.0%,存活出院率为 1.2%,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 0.8%,整体救治成功率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数据来源于《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 年版)概要》)自我院开展ECMO技术特别是ECPR(体外心肺复苏)以来,团队建立了”院前-急诊-ICU”全链条多学科合作的快速响应机制,平均上机时间控制在黄金窗口内,存活出院率为 17%,让更多心源性猝死患者获得”第二次生命”。
这里的医护人员有个共同的信念:急诊室的每一面白墙,都映照着生命的重量;每一次午夜的奔忙,都是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践行。当被问及为何能在高压下保持高于全国平均的抢救成功率时,周书琴副主任的回答简洁有力:”因为我们身后,是等待重启的人生。”
周书琴1982年出生在南京,200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员,现在是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急诊感染党支部青年委员、医学博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基地教学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分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青年科学家委员会委员,美国芝加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还有,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卫计委课题1项,同济大学及院级课题各1项,发表SCl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3 部,获专利授权1项,教学课题2项。 2022年度“上海市优秀带教老师”。她擅长各类急危重症救治,尤其是心肺脑复苏、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治疗及临床研究。
急诊科的走廊永远亮着冷白色的灯,在昼夜交替的混沌里,副主任周书琴减压的习惯就是整理5㎡左右的办公室。仿佛被她无数次整理过的书籍摆件知道,那些被她握过的手、被她倾听的哭泣、被她默默托举的生命,早已在时光里酿成最珍贵的医者精神。她说:有个名人认为做有兴趣的工作,就是成功的人生,我的兴趣就是看病人……
是的,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十院急诊团队用专业与热血,编织着守护生命的钢铁防线。他们不仅是医者,更是生命的摆渡人——在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昼夜,用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为绝望点亮希望的曙光。(陈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