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industr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擦亮绿色发展衡量标尺!新版上海产业能效指南发布

新闻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业新高地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

2025年3月26日,以“朱鹮之原·有机洋县”为主题的上海合作交流会在沪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洋县县委、...

财经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一路下跌!”“可悲,可叹,可恨!”上市9年的风电巨头华锐风电(ST锐电)从A股谢幕,一些股民在炒股社区...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产经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为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内的市场流动性始终保持宽松状态,资金利率全线走低。受此影响,货币基...

擦亮绿色发展衡量标尺!新版上海产业能效指南发布

发布时间:2019/01/24 产经 浏览:763

上海在全国首创的《产业能效指南》又更新啦!1月24日,新版上海产业能效指南正式发布。作为指导产业能效提升和结构调整的工具书,15年来,上海结合产业发展的定位和趋势,已进行了六轮更新。
去年以来,上海不断探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在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条件下,积极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向存量要空间、以质量求发展”。“围绕去年底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本市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构建了涵盖各类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评价制度,作为产业准入、技术改造、环保等方面差别化政策指导的基础。”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说,新版产业能效指南的发布,既为“以能耗论英雄”提供了技术支撑,也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尺。新版指南严格按照李强书记“进一步严格产业准入,收严收紧重点行业产业准入标准、水耗能耗和环保排放标准”的指示精神进行编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发布“最优”能效标杆,遴选了本市60个重点产品的117个国内国际标杆值,提升了国际标杆值19个,国内标杆值27个。二是发布“最新”水效指标,首次纳入了29项产品水效标准和设备用水效率等级标准、92个水效指标;三是发布“更全”能效指标,扩充了800余项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和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效指标。同时,新版指南完善了各章节使用说明,以及能源折标系数、标准索引、政策索引等附件,并将同步上传电子版,便于使用者精准查阅、追根溯源。
新版《上海产业能效指南》的发布,为各行业、企业推行能效对标管理提供了客观评价标准,也为上海吸引投资、引进项目、淘汰劣势产业和制定产业政策增加了一个量化参考依据。有助于促进全行业“比、学、赶、超”国际、国内同行业领先者的能源管理、装置效率、产品单耗,推动能效水平整体提高。
数据显示,与2011年相比,2018年上海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了34.9%,单位能源消费的经济产出提升了53.6%。上海的发电、乘用车、啤酒、铜及铜合金管材等产品单耗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乙烯、甲醇、醋酸等产品单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但是,仍有部分指标处于国内一般水平,能效仍有提升空间。要落实“以能耗论英雄”,就要从各行业重点产品着手,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标杆,找准差距,精准施策。2019年,市经信委将从开展能效对标、探索智慧节能、创建绿色制造标杆、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着手,细化措施,切实推动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当天,市经信委还为振华重工、爱启环境、通用电气、上海化工区、昌硕科技、施耐德工业控制等16家国家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单位授牌。据了解,为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树立行业绿色标杆,工信部自2016年起,组织评选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三年来,上海共有12家绿色工厂、1家绿色园区、2家绿色供应链、10项绿色设计产品入围工信部名单,涉及当天授牌的16家企业。“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全面实现建设100个绿色工厂、20个绿色园区,开发100项绿色产品,打造10条绿色供应链,为真正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张建明说,努力提高企业感受度、获得感,是当前政府部门当好“店小二”、改善营商环境的大事,也是深刻把握“讲环保讲发展”,“管发展管环保”的必然要求。为此,市经信委与市生态环境局达成助推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合作的工作机制,两部门将在“优化产业布局、重大项目落地、区域调整转型、壮大环保产业、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等六大重点领域开展对接与合作,进一步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加快破解激励约束机制、新旧动能转换等问题,把最好资源配给最合适的企业,给最优企业最佳的成长环境,推动实现经济和环保合作共生、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真正打开新一轮绿色发展战略空间,赋能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