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industr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星巴克新推的“酷酷的小事”为什么被吐槽?

新闻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业新高地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

2025年3月26日,以“朱鹮之原·有机洋县”为主题的上海合作交流会在沪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洋县县委、...

财经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一路下跌!”“可悲,可叹,可恨!”上市9年的风电巨头华锐风电(ST锐电)从A股谢幕,一些股民在炒股社区...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产经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为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内的市场流动性始终保持宽松状态,资金利率全线走低。受此影响,货币基...

星巴克新推的“酷酷的小事”为什么被吐槽?

发布时间:2019/04/30 产经 浏览:705

673
 
“饮料还没有喝完,纸质吸管已经被浸软了”,“玩味冰杯说是可以重复使用,但杯子的设计不适合重复使用,放在包里会漏水”……这几天,吐槽星巴克的声音有点多,可起因是一个不错的设想——星巴克提出要减少塑料吸管和塑料杯使用,不仅推出了可以免去吸管的直饮杯盖、用材料更为环境友好的纸质吸管替代塑料吸管,而且将新上市的饮料盛放在可以重复使用的“玩味冰杯”里。但不少用户尝鲜后发现,新的环保产品存在不少瑕疵。
比如,纸质吸管的防水性能不高,插在饮料中不到半小时,就会出现软化,不论是搅拌饮料还是吸取饮料都不太方便。难怪有用户说,在收到纸质吸管的同时,也收到店员的友情提醒:“尽快喝”。可是从产品本身来看,星巴克的饮料并不要求用户尽快喝完,可现在因为吸管的缘故要用户改变饮用方式,是不是有些不合理?
再比如,可供重复使用的“玩味冰杯”也是塑料杯,但比一次性塑料杯厚实不少。可惜玩味冰杯的盖子设计和一次性塑料杯基本一致,不仅不密封,上面还有供插吸管用的圆孔。这意味着用户将饮料喝完后也不适合将玩味冰杯装进包里,因为无法喝尽、残余在杯里的饮料很可能从圆孔中漏到包中。还有店员在提供玩味冰杯时,也像使用一次性塑料杯那样,用油性笔在杯子上标注饮料和用户信息,这些字迹无法通过普通冲洗清除。这些也让用户吐槽:“写过字的杯子就是像一次性的”。细节上的欠缺让不少用户虽然觉得玩味冰杯颜值不低、质量也不错,可还是不适合重复使用。更有用户说,生产玩味冰杯用的塑料显然多于一次性塑料杯,结果仍旧使用了一次就被抛弃,岂不是更不环保了吗?
由此可见,在环保这件事上,即便是星巴克这样的大品牌,也需要考虑得更加周到。这么说并不是否认星巴克的环保举措,因为星巴克在环保上有很多实践可圈可点:将环保举动称为“酷酷的小事”,以赢得年轻人的认可;用经济杠杆鼓励用户自带杯子装饮料;不断推出环保新产品等。可从这次遭遇吐槽的环保举措可以看出,“酷酷的小事”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支持。
一方面,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还有多下功夫。不论是容易被饮料浸软的纸质吸管,还是不够密封容易漏水的玩味冰杯,都暴露出环保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有待改进。综观目前的环保产业,并非星巴克一家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不少企业、行业在推广环保产品时,都是只想到产品材质的环保程度,却忽略了产品设计生产与服务本身的对接度。
比如,当下外卖行业正在推广的环保打包盒也存在类似问题。中西餐、不同菜系的包装方式完全不同,即使环保打包盒的材质一致,设计必须根据菜系“量体裁衣”,才能避免撒漏。可很多餐厅直言,市场上现有的环保打包盒规格不多,不适合特色食品的打包。无奈之下,部分餐厅只能使用非环保打包盒。
当然,也不能苛求新亮相的环保产品都十全十美。有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设计解决,有的却得伴随技术水平提高才能逐步完善。但不论哪种,环保行为的倡导者和环保产品的生产者在设计研发环节,都应该充分考虑环保产品与服务的对接程度,尽可能想得周到一些。
另一方面,环保产品的推广也要有对应的服务方式。仍以星巴克最近推出的“酷酷的小事”为例,店员在为消费者提供玩味冰杯这样的环保容器时,是不是可以改一改用油性笔在杯子上写字的方式,再加一句“可以重复使用杯子”的提醒呢?如此一来,既能体现服务者从细节入手践行环保的态度,又能向不太了解新款环保产品特点的消费者普及一下“酷酷的小事”,鼓励更多的用户参与其中。
从实践看,很多环保倡议都需要“推一把”。当下,人们对环保理念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但距离“知行合一”还有距离。比如垃圾分类作为一项“新时尚”,在上海的知晓度已经很高,可到底怎么分,以及每个小区、每个单位能否落实,很多时候仍需志愿者“推一把”。但可以预见的是,当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里都有鼓励、引导环保的声音,那么将环保理念变成环保行动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