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LAIFE「巢汐Tide」 新品发布会盛大召开,“美似潮汐...
近日,LAIFE乐梵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红宝瓶2.0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关注。 *LAIFE「巢汐Tide」美似潮汐、更迭永续新品发布会现场 LAIFE乐梵作为全球领先的长寿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利用前沿科技...
财经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浦东市场监管领域再推优化营商环境“新十条”措施
发布时间:2020/04/24 产经 浏览:576
今日上海网朱贝尔4月23日报道:4月23日,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十条”措施,这是围绕落实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3.0方案、助推新区“五大倍增行动”,浦东市场监管领域在此前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等创新措施的基础上,再次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新十条”措施大多在全市率先,以“放管服”改革为主线,着眼于对标最高标准、增强改革的力度,注重系统集成、拓展改革的深度,对接企业需求、体现服务的温度,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浦东新区和自贸区的改革创新“排头兵”作用,为助推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新动能;也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准入便利度、发展支持度,在受疫情影响的特殊时刻,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助力企业增强信心,加快复产复市、升级发展,不断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上海世博百联商业有限公司、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获颁新的《营业执照》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成为“新十条”发布后的首批获益企业。
更开放:助企业及时把握市场机遇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提升市场开放度、许可便利度,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是浦东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新十条”的一大亮点。在自贸区率先试点的“预包装食品经营许可改备案”、“拓展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第二经营场所试点范围”等创新制度,将为企业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及时把握市场机遇提供助力。
从“审批”到“备案”,预包装食品经营许可“减证”+“提速”效能倍增。预包装食品销售是商业零售领域最为常见的一种经营业态。实践中,创业者如果想开一家街头巷尾常见的小超市、便利店,在办理营业执照的同时,还需申办《食品经营许可证》方可开门营业,这在商业零售领域连锁企业、大型企业拓展市场过程中尤为明显。而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相较食品生产、现制现售、餐饮服务等业态,预包装食品在销售过程中安全风险较小,能够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方式有效防范。
为此,浦东市场监管局在市市场监管局支持下,积极落实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方案,在自贸区内率先试点将食品经营许可(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由审批改为备案。改革后,自贸区内食品经营企业仅从事销售预包装食品经营活动的,可以在办理营业执照时一并提出食品经营备案(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申请,取得经营范围含“食品经营备案(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活动。一方面无需再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实现了“减证”,同时在监管环节,这些企业仍作为食品经营企业纳入食品的事中事后监管;另一方面取得经营资质时间从改革前的6个工作日缩短到1个工作日,实现了6倍“提速”。此项新政策前期已开始试点,已有200多家企业受益。目前,备案改革已覆盖上海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
上海世博百联商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预包装食品经营许可改备案后,企业的经营模式将更为灵活,可以在超市、食品专业店、食杂店、食品商贸等不同业态间进行自由转换,无需再办理变更手续;也可以更多、更快布局新店,迅速填补市场空白,企业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从“保税区”到“自贸区”,“一证两址”政策为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增活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第二经营场所,是指同一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经原发证部门核准或备案后,在原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备案凭证上载明的第二个经营场所,与原经营场所相互依存。此前,浦东市场监管局在国家局、市局支持下,在保税区先行先试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第二经营场所试点,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给医疗器械贸易带来了便利,目前已有70余家保税区企业获得试点“红利”。此次“新十条”中,进一步将试点范围从保税区扩大到整个自贸区,一是有利于打造自贸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为自贸区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注入动能;二是有利于进一步积累试点经验,为优化行业管理提供依据,激发行业活力和发展动力。
更便利:让创业者依托“工位”放飞梦想
此次优化营商环境“新十条”,进一步聚焦商事制度改革,优化企业住所登记制度,让企业、特别是创新创业企业开业更便利。其中扩大“工位登记制度”试点范围政策,将让更多创业者受益。
场地一直以来都是创业者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既要符合准入要求、又要考虑成本、适应企业需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倍受创新创业者青睐。为此,浦东市场监管局近年来在部分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试点“工位登记”,即在一个房间内可布置多张办公桌,按座位设置一个个“工位”,新起步的创业者可以通过租借这些“工位”来注册企业,进一步降低企业初创成本。衍禧堂医疗创客孵化器公司作为浦东首批试点“工位登记”的孵化器企业,目前已有70余户入孵企业为此而受益。
试点政策推出后,受到了孵化器企业和初创企业的普遍欢迎,不少企业在大调研走访中提出,希望进一步拓展“工位登记”的覆盖面。浦东市场监管局积极回应企业需求,在此次“新十条”措施中,将“工位登记”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全区经认定的全部167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以助力更多创业者“轻装上阵”,让广大创业者在“工位”上放飞自己的创业梦想。
更温暖:做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
“新十条”以调研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创新服务方式,致力于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温度、更加个性化的“店小二”服务。
如不少创业者都有这样的困惑:企业处于草创阶段,很多好点子、金创意,不知道如何合法合理付诸实践;贸然投入,又怕不小心行差踏错,亟需“贴心人”来排忧指路。以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徐敏命名的“徐敏创新服务工作室”,就是这样一支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金牌店小二”团队。工作室成立两年来,坚持“改革更有力度、服务更有温度、贴近企业需求、实现精准服务”的工作理念,秉承对企业“有求必应”的宗旨,目前已帮助解决企业注册登记等急难愁问题2600余件。现在,工作室将继续把服务延伸至“企业侧”,推动构建“三定”服务机制,进一步打造成为全市监管系统的专业化服务品牌:一是定向挂钩,与孵化器等企业服务平台建立定向服务机制;二是定期沟通,通过创业辅导课等形式,向企业宣传新政策,解答创业疑难;三是定制方案,为新经济企业、重点项目等提供针对性服务。
又如,为更好解决企业反映的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同时有效遏制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公司、“被股东”、“被法人”现象,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浦东市场监管局进一步优化“互联网+”注册登记服务,一是拓展无纸全程电子化可适用的场地类型,从集中登记地拓展至符合条件的实地备案场地、大型楼宇,使更多申请人受益于“一网通办”服务;二是挖潜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深度,在涉企服务高频领域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互通互认互用,加快企业“一照走天下”的步伐;三是探索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依托“浦通办”微信小程序等,率先对企业全部登记类型、申请案中全部有关人员进行远程线上核验,破解申请人来回跑、耗时长等问题。
同时,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企业个性化”新经济服务机制,深化市场监管领域“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探索服务、监管跨地域无缝衔接,助推电子商务、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并积极为新基建、新经济项目落地和发展开辟“个性化”绿色通道,根据需求提供专人办、容缺办、加快办、跟踪办等服务,帮助新经济企业更快进入市场。
更集成:为改革发展营造宽松、公平市场环境
“新十条”突出改革的系统集成,在“放”和“服”的同时,浦东市场监管局还进一步优化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确保“前端放得开、后端管得住”,市场更宽松、竞争更公平。如进一步构建“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联动监管闭环,通过突出分类监管、精准监管、信用监管,帮助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优化跨部门、跨条线“双随机”联合抽查,减少对企业的上门检查次数,避免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打扰。同时,还进一步深化探索对企业经营的“容错机制”,研究扩大免罚清单范围,加大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措施应用,帮助企业主动规范自身经营行为,降低合规性成本,快步赶上发展大潮。
浦东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伟平表示:改革永远在路上。下一步,该局将推动“新十条”尽快落地见效,使企业得到更多“实惠”;同时还将继续保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的浦东精神,进一步贴近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推出更多创新制度和服务举措,为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助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而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