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industr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引才“硬容器”留才“软实力”,让千里马竞相奔腾

新闻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业新高地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

2025年3月26日,以“朱鹮之原·有机洋县”为主题的上海合作交流会在沪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洋县县委、...

财经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一路下跌!”“可悲,可叹,可恨!”上市9年的风电巨头华锐风电(ST锐电)从A股谢幕,一些股民在炒股社区...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产经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为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内的市场流动性始终保持宽松状态,资金利率全线走低。受此影响,货币基...

引才“硬容器”留才“软实力”,让千里马竞相奔腾

发布时间:2021/10/25 产经 浏览:317

西岸智塔(AI Tower),位于徐汇滨江,是上海市中心人工智能(AI)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载体。总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的西岸智塔,已入驻近20家国内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以及上海期智研究院、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等顶尖研究机构。依托开放创新平台,众多人工智能垂直细分领域标杆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上下楼”成为“上下游”,相互嫁接技术推动研发落地,也形成合作闭环,让创新可持续。更重要的是,它产出了一种创新资源高效统筹的能力和辐射效应,吸引更多人才近悦远来,让千里马竞相奔腾。

当下,徐汇区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为两大抓手,发力锻造提升引才“硬容器”和留才“软实力”。创新人才的集聚,从根源上助推了新兴产业整体跃升发展——截至目前,徐汇区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490余家,今年上半年总产出250.2亿元,同比增长27.8%,领跑全市;集聚生命健康企业2750余家,相关产业总产出381.2亿元,同比增长26%,保持“第一梯队”。

拳头政策引才引智,全域发力激活人才服务的“数字底座”

新金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领域内,大量人才不在传统人才工作视野内,这就需要人才工作放宽眼界,打破条条框框,建立延揽各类人才新机制。为此,徐汇区委立足区域“十四五”发展格局,贯彻落实“人才新政20条”,升级“光启人才行动计划”和八大重点人才项目,注重在“人才制度创新”和“人才发展生态”两端发力,形成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和“心引力”。

譬如,徐汇区支持顶尖实验室建设,建立需求清单,为顶尖人才“量身定制”;开发人才租房补贴系统,以信息化赋能人才服务;成立漕河泾、枫林2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和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核电、香精香料4个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在产业集聚的商务楼宇设立“英才汇客厅”,打造多元交流场所和办事服务专窗;打造房源流、资金流、租客流“三合一”区级租赁住房公共服务平台。结合城区数字化转型,人才制度将进一步破圈创新,计划将租房补贴平台接入“两张网”,构建人才办事“一网通办”、人才专窗一口受理、人才服务一码集成的智能应用全域场景。

创新拓宽事业平台,两个“第一”打造“千里马”需要的赛场

在徐汇区众多亮眼数据中,“懂门道”的会咀嚼这样两个“第一”——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0.1件,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创新策源与创新转化双核联动,去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近7.6%,技术交易强度与活跃度居上海中心城区首位。

“这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一种创新的能力和活力。再进一步,反映出背后创新资源统筹和创新服务配给的精准和高效。”徐汇区人才办主任周晨蔚这样注解。

能干事创业,更要干成事创成业,这才是“千里马”真正留恋的赛场。为此,徐汇区充分释放上海期智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等顶尖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效应,持续建设顶尖人工智能学术交流平台,加快产教深度融合多层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特别是激发大院大所大校大企的资源要素叠加效应,形成创新创业生态集群,黏住人才更黏住项目。以区域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去年,产业集群已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并获国务院督察激励。

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站式实验室产品与配套服务的泰坦科技,是国内本土科学服务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完成28项科研项目,申请了120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实现部分“卡脖子”产品进口替代。去年更以“国内科学服务第一股”登陆科创板,当年营收逾13亿元。泰坦源于一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最初只有1名正式员工、年销售额仅3000元。十多年时间内实现“跳变跃升”,得益于相关部门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培育和支持。

秉持人才服务“全周期、全链条”理念,徐汇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对接,帮助青年创业者静下心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沉住气做好自身经营。积极发挥“服务专家制度”,全程跟踪培育,努力让人才与企业每年都有新突破。对于初创期的企业,徐汇区金融办多方联系投资机构和银行上门对接,保障企业资金链健康稳定;对于快速成熟期的企业,迅速设立产业基金助推发展。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