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LAIFE「巢汐Tide」 新品发布会盛大召开,“美似潮汐...
近日,LAIFE乐梵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红宝瓶2.0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关注。 *LAIFE「巢汐Tide」美似潮汐、更迭永续新品发布会现场 LAIFE乐梵作为全球领先的长寿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利用前沿科技...
财经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牛奶票和电视机票二选一曾无比纠结?30年前上海首推“菜篮子工程”破解副食品供应难
发布时间:2018/10/22 商业 浏览:950
一张1年期的牛奶票和一张电视机票,你选哪张?这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竟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遥想当年,1400万人口的上海,农副产品98%以上靠自给,然而农民种什么、种多少,全听“计划”,产销不见面,供应都“凭票”。
松江九亭上海西郊农产品交易市场。(供图)
原上海市农委主任张燕记得,1984年她儿子参加高考前发烧,凭医生开具病历卡,才能在中山医院门口买到一只西瓜。事实上不单瓜果,当时副食品供应紧张可谓“全面开花”,一遇寒潮或台风,菜场便出现以砖头、凳子排队占位抢菜的现象。
“菜篮子里看形势”,对农副产品供应,上海历届市领导都十分重视,早在1982年便成立了蔬菜办,从农田被征用后的收益中专门抽出资金,用作菜篮子基金,1982年至1986年投入市郊菜地建设资金3.6亿元,重点解决市民“一天不吃青,肚里冒火星”之难题。然而,1987年,上海出现百余年来罕见异常气象,城市“自给”频频告急,无奈之下,市领导当起高级采购员,亲赴东北调黄豆,以豆代菜,又去四川采购猪肉……
痛定思痛,1988年8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区县局干部大会,宣布《关于建设郊区副食品生产基地,改革产销管理体制的决定》。由此,上海“菜篮子”工程正式起步。
“菜篮子工程”销售大米。(供图)
改革直指产销管理体制,先拿蔬菜“开刀”。种植品种上,起初管八放二,继而管七放三,迈小步,不停步,直至1991年11月全部放开。时任蔬菜办主任陈德明犹记当年,“刚开始还担心全部放开后供应不上,而且1991年当年还遇上冰冻,菠菜冻死率超过50%。结果没想到,大量客菜源源不断补充进来,本地农民不用号召,自觉抢收、补种,在市场无形之手调节下,高企的菜价仅维持3天就平抑了下来。”此后,市领导又进一步提出,蔬菜公司统购包销局面要打破,于是成立绿叶公司与之竞争,“绿叶”在市郊农民“家门口”一举建设了23个产地批发市场,加上经纪人队伍蓬勃兴起,农民种菜销路和效益就此不愁。
闵行马桥镇园艺场大棚垂直栽培。(供图)
改革亦推动技术进步。“菜篮子”工程启动之初,上海已有1万亩大棚和8万亩地膜覆盖,由于温室产量是大田的五至六倍,上海又聚焦温室,率先从荷兰等国引入5公顷温室,组建引进消化吸收团队,在宝山、南汇等地试点,最终,以孙桥农业开发区为典型的现代设施农业脱颖而出,并向全国输出“造棚”技术。紧接着,上海成立温室公司,发展到后来,待“老法师”荷兰要去肯尼亚种花时,反要向上海求购首批20公顷的温室。
孙桥农业开发区大棚栽培。(供图)
为持续稳住“菜篮子”,2011年起,上海开始实行“菜篮子”区县长负责制——郊区的区县长重点管好“菜园子”,目前全市常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夏淡”绿叶菜种植面积达21万亩以上。而中心城区的区长们则重点管好“菜摊子”,避免中心城区菜场被城市建设占用或功能改变,确保菜价稳定。事实上,“菜篮子”工程建设迄今,产销尽管已完全放开,但政府调控之手从未缺席。如2011年,上海创新完善了“冬淡”和“夏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机制,为稳定绿叶菜淡季供应、保障菜农基本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奉贤星火农场蔬菜丰收。(供图)
此外,乳制品、水产、食用菌等相继加入“菜篮子”。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相继在东海、星火、五四等6个农场建成千头奶牛场,辅以“以奶补料”、养牛技术员津贴、后备牛补贴等政策,在十年内基本解决了上海“奶瓶子”问题;针对买鱼难题,上海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市郊低洼地、滩涂等开挖15.8万亩商品鱼池塘,从常规养殖逐步发展为南美白对虾、河蟹养殖。随着鱼塘平均亩产节节攀高,上海水产成为第一个突破凭票购货的农口行业;随着市民口胃变精致,曾作为出口创汇龙头产品的食用菌也渐渐被装入“菜篮子”。去年,市郊食用菌总产量达10.8万吨,成为上海都市型农业一大特色,并诞生了雪榕生物、丰科生物等世界级规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