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livelihood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唯瑜珈”三家门店疑似圈钱跑路 相关部门一致答复:走司法途径

新闻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业新高地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

2025年3月26日,以“朱鹮之原·有机洋县”为主题的上海合作交流会在沪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洋县县委、...

财经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一路下跌!”“可悲,可叹,可恨!”上市9年的风电巨头华锐风电(ST锐电)从A股谢幕,一些股民在炒股社区...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产经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为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内的市场流动性始终保持宽松状态,资金利率全线走低。受此影响,货币基...

“唯瑜珈”三家门店疑似圈钱跑路 相关部门一致答复:走司法途径

发布时间:2019/03/01 商业 浏览:689

原标题:“唯瑜珈”三家门店疑似圈钱跑路
前天下午1时,西藏南路758号金开利广场二楼“唯瑜珈”终于打开大门,让侯女士和其他数十位消费者进去取自己的物品。这是今年1月28日该店关门后,第一次开门让消费者进去。更令侯女士等会员气愤的是,去年10月底,店方在明知经营不善,随时可能“跑路”的情况下,瞒着消费者继续办卡收费,用看似“性价比很高”的低价长期会员卡“套”住一批会员,有消费欺诈之嫌。
  先“圈钱”再投入,行业风险高
去年10月,销售人员告诉侯女士,只要花11800元就能买下老西门店“3年卡”,还能再送3个月。侯女士没多想就签了合同。今年1月25日,因多次拖欠物业租金,唯瑜珈老西门店被拉闸停电。店方谎称是商场电路问题,从1月26日开始暂停营业一段时间,直到春节长假结束。结果,在1月28日下午短暂开放两个小时,让少数会员取回自己物品后,门店至今再没开过。
同样有此遭遇的王女士去年11月支付3800多元,办理了唯瑜珈徐汇店“2年卡”,结果徐汇店关得更早。1月15日贴出告示称与物业“有些问题沟通未达成一致,故暂停营业几天”。截至目前,“暂停营业”已持续42天。
除了老西门店和徐汇店,唯瑜珈浦城路店也已关门。据初步统计,目前仅老西门店主张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超过200名,涉及合同金额在200万元以上。而沪上三家门店的会员总数可能有1000多名。
一位唯瑜珈员工说,大多数健身机构采取“先盈利再投入”模式,也就是选址租房后,在装修和采购设备的同时预售会员卡,快速回笼资金。但这种模式势必导致“坐吃山空”,除非有好的运营亮点吸引新会员,否则只能撑两三年。
  相关部门一致答复:走司法途径
消费者刘女士说,从2月15日开始,许多消费者已通过各种途径向监管部门投诉此事,相关部门介入后给出的答案一致:走司法途径。截至目前,上述部门没有一个对此事采取实质性的立案调查。
刘女士说,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后,因相关门店处于关门停业状态,且始终无法联系到企业负责人,故无法开展行政调解,建议消费者尽快上诉。此后,消费者找到商务委,但被告知,依据《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瑜伽属于体育行业,应由体育职能部门对该行业的单用途卡经营活动实施监管。消费者无奈找到体育职能部门,被告知《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今年起施行,施行前体育行业的单用途卡经营活动不在监管范围内。还有的消费者认为唯瑜珈的行为涉嫌诈骗,向门店所在区域的派出所报案,但也没有得到会立案答复。
截至发稿时,记者从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近日接到消费者投诉后,经上门调查,鉴于无法联系到上海卡玛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将把该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徐汇区市场监管局表示,今年截至目前,区内已接到17起有关“唯瑜珈”的消费投诉,涉及合同金额超11万元。
  经营者疑有“前科”为何不受限
在采访中,多位消费者提到一个人的名字“徐剑雄”,他正是上述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上海珞迦休闲健身有限公司的股东是上海斯巴顿体育俱乐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徐剑雄。这家斯巴顿早在2017年就多次被曝出关门前售卡“圈钱”的丑闻。消费者指出,类似这样有“前科”的法定代表人,其管理经营的企业应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对于其个人也应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人士表示,目前能限制企业法定代表人“换一个壳子”的规定为《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但在市场监管部门目前的职能范围内,只有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该法定代表人才不得再担任法定代表人,自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3年内企业登记机关不予核准登记。像上述情况,法定代表人挂名的企业有多起涉及预付卡、合同等方面的消费投诉、诉讼,是否可对该法定代表人启动限制措施?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