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livelihood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又一个电信“老古董”要退出历史舞台了,这回轮到谁?

新闻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

  • 深耕北虹,科创未来 | 两大集团总部入驻,MAX科技...

    图丨现场领导合影 11月20日上午,MAX科技园(上海·虹桥)开园仪式暨天瑞金集团总部、同瑞安集团总部入驻典礼在江桥镇举行。嘉定区委副书记、区长高香,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尹小兴,区经委主任项平,区投资促进服...

财经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一路下跌!”“可悲,可叹,可恨!”上市9年的风电巨头华锐风电(ST锐电)从A股谢幕,一些股民在炒股社区...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产经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为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内的市场流动性始终保持宽松状态,资金利率全线走低。受此影响,货币基...

又一个电信“老古董”要退出历史舞台了,这回轮到谁?

发布时间:2019/08/16 商业 浏览:499

349
 
8月初的一天,中山南路保屯路,上海电信中区局打响了上海电信在市区范围拆除“大对数主干铜缆”的“第一枪”。
这次拆除的电缆编号为31411,一条2400对的主干铜缆线路。它全长3.5公里,需要进行分段拆除,这次率先拆除的保屯局站门口的一段数十米长的电缆。据悉,它不仅是上海电信中区局第一条拆除的铜缆,也是上海电信市区局第一条拆除的铜缆。
相比于铜缆,光缆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短距离时达几千兆的传输速率;电磁绝缘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衰减较小;中继线的中间间隔较大,可降低成本。然而在上海市区,因为铜缆业务发展早,所以还有相当数量铜缆用户(主要是电话用户,宽带业务都已经承载在光纤上面了)。特别是对于位于市中心的上海电信中区局来说,拆铜任务尤其艰巨。
“因为这里中国近现代通信起源的地方,1882年,位于外滩7号的丹麦大北电话交换所正式开放通话,它是中国第一个人工电话交换所。1907年,南市电话局成立,它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官办经营的电话局。之后,多个外商设立的电话交换所也在如今的中区局范围设立。解放后,上海市内电话局先后成立了16个电话局所,中区局就占4个。”上海电信中区局局长鲁嵘介绍道。
铜缆历史悠久,这是对往昔岁月的见证,但也带来现实的挑战。“中区局铜缆建设比较早,很多管道都是以前的老管道,随着市政建设、道路拓宽、光网建设等情况变化,后续在抽拔铜缆施工时,存在损伤管道、道路路面受损及影响网络的风险。”上海电信中区局维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而且,因为铜缆建设比较早,铺设在管道下方,上方还有大量的光缆线路,包括长途主干光缆,“所以拆除施工时,难度也比较大,要格外小心,千万不能损害光缆。”
上海电信网络运行部总经理李进表示: “5G时代,将由更先进的光纤来接替铜缆,原来的机房资源可以转为5G边缘计算的节点,原来的管道资源也可以腾出来。前几年上海电信先做‘光进’,即实现光网全覆盖,今年开始,我们计划用3-5年时间全面实现‘退铜’,让广大电信用户彻底告别铜缆。”
延伸阅读
从惜字如金的“速归”,到睡在400万元的一张“床”上,一夜不眠……
与铜缆即将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样,已经“作古”的电信业务还有很多,比如,电报、BP机、大哥大、小灵通、有人值守的公用电话亭、拨号上网、ISDN……还有一些电信业务,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如2G、3G、4G……也迟早也进入“故纸堆”。日前,上海电信博物馆举行了一场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活动,请几位电信老员工向新员工讲述与这些“老古董”有关的往事,把听众们带回到了往日的岁月。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通信起步的地方,图为上海电信博物馆展示的上世纪初电报业务。吴卫群摄

上海电信博物馆内的有人值守公用电话亭。 吴卫群摄

80年代上海街头的寻常一幕。
“以前营业大厅很热闹的,24小时灯火通明,一直都有来发电报的市民。当时办公地址在和平饭店的上海电报局。光报务员就有900多个,里面黑压压的全是人。”上海电信博物馆的讲解员说道,“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上海地区一天就有20多万份的电报交换量,一年的电报交换量大约6000万。”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发电报当时属于高消费,遇到急事不得不发电报时,才敢“奢侈”一下。因此,发电报时用户最常用的是“速归”两字。“而对方一旦收到只有‘速归’两字的电报,心情往往很沉重,因为它意味着家里一定是出大事了。”讲解员说道。
被当年的媒体誉为“最美拷台小姐”的卜雯倩,接着讲述了她与BP机的往事。

图为当年媒体誉为“最美拷台小姐”的卜雯倩。 
她说,当时想成为寻呼员的女孩子挺多。为了优中选优,首先要面试,外貌相对要姣好;然后要求声音要柔美,比如说“您好,126”的时候,声音要往上提一点儿,能用一点点假声,因为用户只能听声音,看不见人;面试通过后,还要看你的手指细长不细长,因为工作时需要不停地敲打键盘,那速度就跟弹钢琴一样,从不停歇。
“寻呼员每天要接很多的电话,当时126台一共有约300名寻呼员,不停地接电话。平均一天下来,6个小时,大概要2000多个电话吧。”
卜雯倩还回忆说:“我记得当年刚工作时,先要把一张纸背得滚瓜烂熟,纸上面都是百家姓。比如1号代表王;2号代表李。100多个姓氏都要背熟。”
当然,工作虽辛苦,当年寻呼员的收入也是很高的。“记得93、94年的时候,工资就有1000多元。因此,许多还在念书的女孩子都把做寻呼员当作今后的理想工作,遗憾的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她们还没有等到毕业,BP机就已经成为老古董了。”
让寻呼机成为老古董的是“大哥大”。1992年至1995年,上海迎来了“大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现在在上海电信市场部工作的凌斌,是当年第一代“大哥大”问世时的“放号小哥”。他风趣地说,现在苹果手机搞“饥饿营销”,那时候“大哥大”可是真“饥饿”,有钱也买不到。想买“大哥大”,先得去受理处预约登记,缴纳50元的登记费,然后拿到登记单。“由于网络容量的限制,因此不是一直开放登记,而是隔几个月开放一下,每次开放也是限定数量的。所以当时2毛钱工本费登记单在黄牛市场可以炒到1000元。”


当年的“大哥大”尽管价格上万元,但也一机难求。 
“我手里这台摩托罗拉8500大砖头机,当时售价高达21800元。那时上海大米1毛4分钱1斤,简单估算一下,一部手机可以买15万斤大米!”凌斌接着说道,“有一次,公司决定集中放一批号,200台机器就放在一间教室里。那么多机子价值400万元,晚上我们怕有人来偷,四个工作人员就把教室反锁,后半夜熬夜实在熬不住了,大伙儿就睡在盒子上了,现在想想是我睡过最贵的床了!”
到了大约2006年、2007年左右,上海电信开始大力发展“小灵通”业务,事实上,这也是中国电信尚未拿到全业务牌照,但也不甘心被移动、联通两家分流客户的无奈之举。“小灵通”的卖点是“市话的价格,移动电话的便利”,因此特别受到市郊用户的欢迎。在只有一名工作人员的上海电信横沙营业厅里坚守9年,现在已经光荣成长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的上海电信崇明局营业管理邱莉娜回忆道:“我曾一个人在两周内,完成了750台‘小灵通’的受理、开通和指导使用,忙得连水都不敢多喝,免得上厕所。”那段时间,她经常晚上要加班到10点、11点,晚饭也顾不上,只能让家人送到营业厅。
从电话拨号上网到ISDN,从ADSL接入到LAN,进入21世纪,上海电信进入了宽带大发展的时期,一个个方才还是大热门的电信业务,转眼又成为老古董。在这个过程中,上海电信静安分局客户网络维护工程师徐珺也是见证者。1997年,徐珺从技校毕业进入电话局,成了一名普通线务员。2009年开始,上海电信启动大规模“城市光网”改造建设,2010年年初,公司邀请日本通信公司专家来试点局指导,中日线务员在装备设施、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上的差距深深刺痛了他,为了及早储备相关知识,他辗转联系到在东京工作的朋友邮购相关书籍。可是翻开书后他又傻眼了,全是日文。他借用电子词典,边查边猜,硬是啃下了一些最基础的光网知识……
如今的徐珺,已经从一名初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且成为业内认可的“中国光纤接入第一人”,他有五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并荣获“全国劳模”称号。“不是因为身处这样一个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时代,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