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livelihood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上海这个商圈企业来了就不想走 如何做到的?

新闻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业新高地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

2025年3月26日,以“朱鹮之原·有机洋县”为主题的上海合作交流会在沪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洋县县委、...

财经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一路下跌!”“可悲,可叹,可恨!”上市9年的风电巨头华锐风电(ST锐电)从A股谢幕,一些股民在炒股社区...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产经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为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内的市场流动性始终保持宽松状态,资金利率全线走低。受此影响,货币基...

上海这个商圈企业来了就不想走 如何做到的?

发布时间:2021/08/16 商业 浏览:293

 

静安寺商圈是个活力商圈,高端商务楼宇集聚,总部型企业、世界百强企业扎堆,企业来了就不想走;这里也是人文商圈,白领享受着便捷的生活,老年居民可以放心安度晚年,生活与工作在这里的人,随时感受着舒适、有温度的环境。

作为商圈的主要治理者之一,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党工委近年不断创新党建模式,将党建与企业发展、民生服务、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创造了一个“同心共建好家园”。

 

做好“商圈管家”,让企业来了不想走

静安寺商圈分布着会德丰、越洋、1788等40栋高端商务楼宇,集聚着欧莱雅、阿克苏诺贝尔等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9家、世界500强企业10家,从业群体达9万余人,2020年辖区楼宇总税收高达101亿元。

企业引得来、留得住,离不开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街道党工委做好“商圈管家”,打造具有活力的商圈环境。

街道就是企业身边的“保姆”。静安寺街道是上海较早一批为服务楼宇企业而设立联络员的街道:一个重点楼宇配有一到两位服务企业联络员。高大上的企业,常常有着细枝末节的小烦恼。有五星级酒店人事经理发愁,招不到合适的服务员;有楼宇反映,快递小哥的快递车在楼宇前乱停乱放造成了混乱……只要企业有需求,一个微信、一个电话就可以找到企业联络员。街道还打造了一支全员参与的企业服务团队:在楼宇企业联络员之上设有首席联络员,统筹协调街道各个职能部门的力量;遇到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难题,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会主动跨前一步,协调区层面相关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商讨解决办法。

企业经营肯定有高潮与低谷,遇到困难时,有街道雪中送炭,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寻找发展机遇。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街道为辖区内的企业提供复工复产所需物资,并通过楼宇工作者上门排摸,帮助企业解决亟须解决的问题。卫材药业反映,企业正准备拓展新的智慧养老业务,但受疫情影响,拓展计划可能要滞后,企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响应,联合区卫健委、科委、投资办等相关部门主动上门,全力为新项目扫除障碍,促成卫材药业与京东健康携手成立京颐卫享控股公司,随后组建的寿眉康互联网医院平台也成功落户静安区。卫材药业2020年财税贡献不减反增,且逆势增长翻一番。

服务企业并不局限在楼内,街道打造的安全、舒适、宜人的楼外环境让楼宇白领交口称赞。街道连续24次荣获全市市容环境满意度测评第一。曾有大型外企因拓展需要,打算搬到外区,不但员工不同意,外籍高管也集体投出反对票。

近年,街道党工委还通过“破圈入链”打造能级更高的商务生态圈,让楼宇党建效应向商圈、向区域延伸辐射,构建起共生共荣的发展生态圈。

“网格化党建”,将居民诉求解决在“末梢”

网格化党建,是静安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一个创新。11个居民区被细化为35个微网格,构建自上而下有力推进、自下而上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将“支部”建到社区治理的“网格”上,以党建引领,将资源集聚在社区一线,解决居民诉求在治理末梢。

 

愚园路532弄50号的老年业主,不久将迎来期盼已久的加装电梯。50号是一幢特殊的六层老楼:一到三层是单位,只有四到六层住人;老楼前后没有加装电梯的空间;因业主很少,没有成立业委会。楼内的老年业主加梯意愿强烈,但苦于老楼环境特殊,又没有加梯牵头人,一直无法达成心愿。

去年,四明居民区党总支、微网格成员了解到50号楼业主们的诉求,跨前一步,主动协调各方。党总支书记、微网格网格长张海燕等数次上门,与一到三楼的单位、隔壁楼幢的单位,说服他们同意50号四到六层业主加梯;积极寻找合适加梯的空间,最终说服50号楼隔壁的一个单位“借出”一处空地;约请区消防支队、区建委、物业等实地查看加梯场地,给予加梯工作现场指导,扫除了技术障碍。

如今,街道每年分析社区民情数据,梳理出社区居民普遍关注度较高的前十项指数,如物业管理、便民设施等,形成了35个“屋檐下的微自治”网格议题。由街道、居委的党员亮承诺、先作为,认领网格微事项,牵头、协调为居民解决问题、达成心愿。街道将城管、房办、市容等三支专业队伍“下沉”到“微网格”中,集中力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静安寺街道,老年居民特别多,养老一直是街道一大民生工作。街道党工委将养老项目纳入“微网格”项目中。各方资源与力量集聚,打造了“智慧养老”网格地图,实现“六个乐龄生活圈覆盖全网格、为老服务设施十五分钟可达”。

通过“同心家园”,力量汇集到一起

静安寺街道用心打造了“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品牌,构建并深化“1+11+103+X”区域化党建格局(即1个街道+11个居委+103家同心家园共建单位+若干专业委员会),打造出社区多方参与、共享共赢的治理格局。

新闸路、常德路口有几个花坛,不久前花坛四周装上了黄褐色的木质座椅。傍晚时,附近居民纷纷走出家门,在这里纳凉,坐在座椅上聊聊天、吹吹风,很是自在。

 

城市的温度体现在细节之处。即便是环境舒适的静安寺商圈,过去也存在公共空间休憩座椅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品质不高、共享不够的状况。今年以来,为解决这一问题,静安寺街道在全市率先推进公共空间座椅优化试点,打造出100多处公共座椅,为市民和游客创造更多休憩空间。在网红咖啡店门口,附近上班的白领和路过的市民,不用在店内消费,也可以坐在座椅上享受城市风光;背街小巷等充满老上海情调的小马路上,游客逛累了,可以在新增的公共座椅上休憩片刻。

这些座椅,并不是政府单方面“想加哪里就加哪里”,也不是“拍脑袋”想到的。街道充分征求市民意见,通过区域化党建平台,积极引导社区单位和名人参与公共座椅的认领、捐赠、规划和设计,由街道辖区内的商务楼宇和沿街商铺等组成的静安寺商圈联盟向成员单位发出“共建美好城市,共享休憩座椅”倡议书,携手打造“可以坐下来的街区”,最终呈现了一批“共建共治共享”的座椅。

去年以来,“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还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辖区防疫的强大合力。39个小区、205家驻区单位、36幢楼宇近1500家企业、135家酒店民宿、697家沿街商铺和9个学校,参与了社区防疫中的一场场攻坚战,织起了防控“红色屏障”。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