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LAIFE「巢汐Tide」 新品发布会盛大召开,“美似潮汐...
近日,LAIFE乐梵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红宝瓶2.0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关注。 *LAIFE「巢汐Tide」美似潮汐、更迭永续新品发布会现场 LAIFE乐梵作为全球领先的长寿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利用前沿科技...
财经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从“法国学徒”到“中国原创”,这家沪上跨国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给出“新玩法”
发布时间:2018/10/30 新闻 浏览:724
早上8:30,在张江园区的施耐德电气研究院里,这家法国企业的员工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坐在独立办公室里的人和坐在公共员工区的人,偶尔会走出走进地商讨些什么。令人不解的是,坐在独立办公室里的是刘工,而坐在外面公共员工区的却是刘工的老板。
然而,这种奇怪的事,在全球500强的施耐德电气却是再正常不过了。
从“法国学徒”到“中国原创”
刘工是施耐德的二级“爱迪生专家”,获此评级的专业人员,在施耐德内部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也是人人羡慕的职业生涯的至高境界。从中,也可窥见施耐德对专业人员的重视、尊重与信任。“现在这栋楼里有62位‘爱迪生专家’,其中有两位二级‘爱迪生专家’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施耐德电气楼宇业务中国事业部研发副总裁高深告诉记者。对于施耐德的人才体系,高深很有自信,而自信的背后更隐藏着施耐德电气的“上海创新”故事。
伴随改革开放出生、成长的几代国人,都还留有童年里停电后打着手电更换保险丝的记忆。将断路器引入中国、结束保险丝时代,正是施耐德电气进入中国后所做的第一个创新。自1987年进入中国以来,经过31年的深耕,中国已经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
无论施耐德电气在全球的快速发展,还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行进之旅,都离不开对创新的坚持。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创新成为施耐德电气加快融入中国的催化剂。研发本土化成为施耐德电气本土化战略最为重要的一环。1999年,施耐德电气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19年来,施耐德电气上海研发中心从法国团队的“学徒”成长为平等的团队伙伴,做出了很多“中国原创”产品,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
“中国原创”策略既加快产品上市时间,也更精准地打开了市场。有些在中国获得成功的产品,还被推广至全球,向全球输出中国智慧。比如,针对中国客户市场的过欠压保护开关,主要解决在中国二三线城市或者农村会电网波动的问题。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特意把这个产品的规范写到标准里,希望对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做一些保护。与此同时,这一创新已经在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家开始采用。
上海创新地位将更加重要
跨国企业-上海研发中心-中国原创-全球应用,几个关键词勾勒出施耐德电气深耕中国、扎根上海所迸发出的力量。作为一家跨国制造业企业,施耐德如何在上海施行自己的本土化创新战略、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的?施耐德电气给出了在上海的“新玩法”,设置“爱迪生专家”专业评审体系、“达芬奇”专业培训以及多条晋升通道,让研发人员在企业中有获得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十多年来,施耐德电气来一直推行一套比较完备的“爱迪生专家”专业人员评审体系,上海如今已经有有62位“爱迪生专家”。评审委员是来自全球不同国家更上一层的“爱迪生专家”们(“爱迪生专家”分为一、二、三级),或者是专业领域的专家。楼宇事业部石莹,是一位电子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爱迪生”专家。“爱迪生”评选标准在施耐德电气内部成为一个标杆,是对研发人员能力的一种肯定。同时,施耐德电气也会给予额外的物质奖励以及在公司地位上的肯定。
施耐德电气开设的一项名为“达芬奇”的课程,则是一个全公司员工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平台。石莹说,“做达芬奇讲师收获很大,因为做讲师可以和施耐德电气的‘牛人’沟通,会被问到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并需要讲师针对问题再一次深入地研究学习,此后才能给大家分享知识。”而在培养本土人才方面,公司还提供了诸如“马可·波罗”等专门为青年员工提供海外工作机会的项目,希望员工能够拓宽眼界,积累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工作的经历,以培养他们运营全球业务的能力。
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让施耐德上海研发中心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原创”,将上海创新注入全球业务,惠及世界,未来上海研发中心的地位必将更加重要。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尹正说,“即将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继续深化开放的展会,也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积极姿态。面对一个更加开放、奋进的中国,施耐德电气也将为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