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现场,掌声一次次为文脉薪火相传响起

新闻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业新高地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

2025年3月26日,以“朱鹮之原·有机洋县”为主题的上海合作交流会在沪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洋县县委、...

财经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一路下跌!”“可悲,可叹,可恨!”上市9年的风电巨头华锐风电(ST锐电)从A股谢幕,一些股民在炒股社区...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产经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为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内的市场流动性始终保持宽松状态,资金利率全线走低。受此影响,货币基...

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现场,掌声一次次为文脉薪火相传响起

发布时间:2019/10/17 新闻 浏览:547

原标题:为城市树起受人景仰的文化标杆
获奖感言
●我常对学生说:台上演戏要复杂点,台下做人要简单点。这也是我一贯的人生信条。我自己天资平平,无非肯下一些纯粹的“笨功夫”,如果说是略有些成就的话,只不过是这辈子没有什么太多杂念,把有限的能力,全部投入到越剧事业中去而已。–王文娟
●中国老百姓是有音乐才能的,许多民歌、戏曲都是老百姓创造的,而不是哪一个作曲家、哪一个学院派教授创造的。用人民群众熟悉的音乐语言创作,我想是人们喜欢《梁祝》的原因所在。–何占豪
●麒派的精髓在于“真情实感,浑身是戏”,而不断创新更是周信芳最重要的演剧精神。上海是麒派艺术的发源地,我要把它好好地传给下一代!–陈少云
●五年前,也是在这个舞台,老师在领取“杰出贡献奖”时说,自己的一生很简单,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书法,这是她最大的快乐,她无怨无悔。
–周慧珺(学生李静代致)
●我要感谢上海的观众和读者,对我将近一个世纪的厚爱;我要感谢党,对我将近一个世纪的教导;我要感谢这片土地,感谢人民,对我将近一个世纪的抚养。
–黄宗英(儿子赵佐代念)
●芭蕾舞的发展就像种树,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材,需要很多养料才能长出茂盛的叶子。芭蕾这门艺术,最需要的就是传承和培育。–辛丽丽
●今年是我从艺六十年,我将和所有的昆曲人一起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团结奋斗、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把昆曲的传承工作越做越好。我们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脚踏实地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张静娴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我想最重要的是做人。作为一个指挥,我为之付出了毕生精力,我要工作到我指挥不动为止!–陈燮阳
●沪剧一直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反映当下,讴歌英雄。特别是在打造沪剧《敦煌女儿》的整整八年,和驻扎敦煌的“上海女儿”樊锦诗的这段忘年交,更让我明白了一个艺术工作者所要扛起的责任担当与“匠心”精神。–茅善玉
●艺术是我的至爱,是我精神生命的支柱。刀笔观照时代,作品应有担当。我要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扬壮大再尽一份力。–韩天衡
这是一个曾颁发给巴金、柯灵、施蛰存、王元化,颁发给朱屺瞻、程十发、谢晋、吴贻弓,颁发给贺绿汀、朱践耳、周小燕的奖项……昨晚在上海大剧院,它见证了这座城市文脉的薪火相传。时隔五年,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在此举行,灯火通明的艺术殿堂充盈着一种光荣、一种使命,一种追求、一种见贤思齐的氛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上海孕育和涌现了一大批文艺大家,诞生了众多影响深远的文艺作品。始创于1991年的上海文学艺术奖,正是这座城市文学艺术界的最高荣誉。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评选出王文娟、何占豪、陈少云、周慧珺、黄宗英(按姓氏笔画排序)等5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和辛丽丽、张静娴、陈燮阳、茅善玉、韩天衡(按姓氏笔画排序)等5位“杰出贡献奖”获得者,30位优秀文艺新人入选“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上海文艺工作者承担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鲜明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上海文化品牌不断打响,一批批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结合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鲜明特色,让上海的文艺天空群星闪耀。
正如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2014年,时隔12年重启并固定每五年评选一次的“上海文学艺术奖”,其意义不仅在于对个人的表彰,更是为这座城市树立起受人景仰的文化标杆。同时,创新性地设立“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以更为系统科学的方式推动文艺人才的梯队建设。
感谢上海,感谢人民
颁奖典礼前的休息室里,一声“林妹妹”,总能让好几双手握在一起。那年,百万字小说《红楼梦》被改编成三小时的越剧,谁来演林妹妹?“我来演,演不好,头砍下来!”她就是王文娟,以“台上演戏不怕复杂,台下做人只求简单”作为人生信条,创作的200多个艺术形象丰富了中国戏曲的人物长廊,创立的王派艺术注重女性情感世界的深度刻画,为越剧表演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质。
“我有62年党龄,伴随共和国成长,亲身经历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是党把我培养成一个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使我懂得有了国才有家,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才有我王文娟的今天。”94岁高龄的王文娟一席感言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我要对巴老、佐临和所有的师长们说:学生没有让你们失望,小妹做到了!我要感谢上海的观众和读者,对我将近一个世纪的厚爱;我要感谢党,对我将近一个世纪的教导;我要感谢这片土地,感谢人民,对我将近一个世纪的抚养;我鞠躬。谢谢!谢谢!谢谢!”病榻上的黄宗英写下令人动容的感言,从国外赶回的儿子赵佐代表母亲鞠下这个郑重的躬。
陪同老师周慧珺领奖的李静说,跟随老师数十年,老师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自不必多言,最深的感受是老师的善良和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弱者深深的爱。“两年前,她个人捐出2500万元成立书法艺术基金会,用于激励年轻人为振兴海上书法而努力拼搏。老师虽然行动不便,多次手术,但她一生书写不辍,践行着‘为传承和弘扬书法尽绵薄之力’的承诺,她的德艺双馨是晚辈永远学习的榜样。”
“艺术要为人民服务,要接地气,用人民群众熟悉的音乐语言创作,我想是人们喜欢《梁祝》的原因所在。”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进修班,何占豪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一次下乡演出激励这群年轻人,要用小提琴演奏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实现小提琴的“民族化”。今年是《梁祝》诞生60周年,创造这首经典的作曲家之一依然活跃在指挥和创作的舞台上。
舞台,同样是京剧麒派表演艺术家陈少云须臾未曾离开的。陈少云感慨,1996年他举家从湖南迁至上海,上海京剧院推出一出出新创作品,“我的事业也一路突飞猛进,这是在外地不可想象的。上海的性格就是海纳百川,引进最好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给予平台尽情发挥。这座城市本身不断发展,带动各个行业、各条战线捷报频传,京剧人自当跟上时代的步伐。”
前路很长,继续奋斗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代表上海文化的一种高度,获得“杰出贡献奖”的艺术家和他们身后的群体正是垒砌“高度”的奋斗者和引领者。
“芭蕾舞的发展就像种树,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材,需要很多养料才能长出茂盛的叶子。这个奖不是颁给我,而是我们这一批芭蕾艺术工作者的。”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说,“芭蕾这门艺术,最需要的就是传承和培育,对于我来说,拿到这个奖是新的开始,前面路还很长。”
“遥想我第一次正式指挥时是26岁,指挥乐团为芭蕾舞剧《白毛女》配乐,那次演出正好也是在国庆节。”陈燮阳特意穿着一套红礼服登台,那是他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中华儿女》定制的,“中国的舞台很多,需要我服务的地方更多,我要工作到我指挥不动为止!”
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说,“沪剧一直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反映当下,讴歌英雄。打造沪剧《敦煌女儿》整整八年间,和驻扎敦煌的‘上海女儿’樊锦诗这段忘年交,更让我明白了艺术工作者要扛起的责任担当与匠心精神。”
“新中国拯救了濒临灭亡的古老昆曲。”昆剧表演艺术家张静娴说,“今年是我从艺六十年,我要和所有昆曲人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团结奋斗,把昆曲的传承工作越做越好。我们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脚踏实地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刀笔观照时代,作品应有担当。”正为本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个人艺术展做准备的韩天衡特意佩戴了一枚党徽出席颁奖典礼。“获奖的兴奋是暂时的,文艺工作者的奋斗是一辈子的。我把国博展览的名称定为‘守正求新’,就是我对自己的期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扬壮大再尽一份力。”
8岁的越剧小戏迷、9岁的书法小达人、常年耕耘在群文舞台的编导……昨晚的舞台上,为艺术家们送上鲜花的是这座城市最平凡的文艺工作者、最广大的观众群体、未来文艺新人的代表。
“为人民讴歌、为时代立传”,入选“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的青年文艺工作者们以集体朗诵的方式陈说着心志——“人民,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剧中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剧作者’。”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