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食安良品签约上海合作交流会,携手洋县共筑有机行...
2025年3月26日,以“朱鹮之原·有机洋县”为主题的上海合作交流会在沪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洋县县委、洋县人民政府、汉中市经济合作局联合主办,旨在深化区域协作,推动有机食品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食安良品作...
财经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策源能力 黄浦区出台行动方案拥抱长三角一体化
发布时间:2020/05/03 新闻 浏览:452
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
黄浦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肩负着助推上海城市能级提升和服务辐射长三角的重要使命。
此次制定出台《黄浦区加快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充分发挥和提升黄浦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积极促进和推动与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互动合作和联动发展,全力打造长三角要素集散的窗口、走向世界的窗口、品牌营销的窗口、文化旅游的窗口、公共服务的窗口,进一步发挥黄浦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作用,努力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把黄浦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方案明确:经过首轮3年努力,到2022年,通过要素集聚整合和资源互通互融,初步实现长三角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商旅文联动、时尚产业“四个一体化”,推动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输出,努力打造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央活动区(CAZ)发展标杆,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
行动方案明确五大主要任务:
依托外滩金融禀赋,打造长三角要素集散之窗。发挥黄浦作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区作用,积极参与长三角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作合作,通过提升资本要素辐射力,提升创新资源活跃度,提升产业资源协同度,推动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组建CBD发展联盟,更好地促进区域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拓展经济朋友圈,打造长三角走向世界之窗。强化开放环境支撑,强化专业服务支撑,提升产业资源协同度,增强黄浦面向国际国内“两个扇面”的辐射力,着力建设上海服务长三角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承载区与功能枢纽,积极打造长三角企业走向世界的“离港码头”。
聚焦时尚范商圈,打造长三角品牌营销之窗。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提升重点商圈能级,激发经典品牌活力,推广质量服务标准,努力将黄浦打造成为上海国际消费城市的核心功能区,长三角乃至全球游客时尚购物的首选地。
发挥品牌影响力,打造长三角文化旅游之窗。发挥黄浦深厚文化底蕴优势,面向长三角做好海派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的体验传扬。通过打造演艺共享平台,推进文化融合发展,促进文旅联动发展,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品牌影响力,推动文化互融互通,加快建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和全球著名旅游城市的核心引领区。
推进共享化服务,打造长三角公共服务之窗。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共促共进,社会民生共建共享,社会信用共治共用,加强城市管理示范引领等,加强公共服务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显著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行动方案还明确了相关制度保障――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研究相关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和年度工作安排,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具体方案,建立协调机制;探索举办政府主导的“长三角之窗”主题论坛和企业主导的长三角专题峰会,深化开展跨区人才交流工作;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各方参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加强跟踪分析,定期对长三角一体化相关的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点举措、重大事项等进行监测分析和动态评估,及时总结一体化推进成效经验,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黄浦区助推长三角一体化案例
加快长三角产业布局
广慈-思南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长三角区域,药企数量众多,对他们而言,上海中心城区丰沃的医疗服务及医药科研资源极具吸引力。此次《行动方案》明确,将优化区域创新共建共享机制,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制定和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构建长三角产业创新联盟。实质性推进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区内有临床试验条件的医疗主体主动对接服务长三角药企需求,加快打通长三角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等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近两年,黄浦区政府携手瑞金医院,正在思南地区打造一个全新的创新产业园区――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园区坚持国际化、高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致力于解决医学创新“最后一公里”,着力打造“四个标杆区”――医学转化研究试验区、国际前沿医疗先行区、医学创新发展引领区,以及生物医疗产业集聚区,建设亚洲领先的医学转化创新中心。
到2025年,该园区将力争实现“三个1000”目标:引领12家医院完成1000项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研究;集合上海交通大学及相关学院培养1000名生物医药产业专业人才;黄浦区集聚1000亿产值的医疗健康企业。
目前,园区已与多家来自长三角的企业洽谈交流,酝酿合作方向。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黄浦落子上海总部,重点研发医疗健康领域新产品。
同时,利用区域金融业集聚的优势,黄浦加快布局长三角金融产业,先后与江苏省无锡市、南通市签署信用合作备忘录,推动异地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建立信用报告互认、守信失信名单共享、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跨区域信用宣传等合作机制;豫园股份旗下星泓产发布局合肥滨湖新区金融2.0板块,打造合肥云谷金融城,触达合肥乃至长三角的各类科技企业。
提升创新资源集聚度
百亿长三角科创发展基金落地
目前黄浦区联合中金资本发起设立了规模超百亿的长三角科创发展基金,基金将重点投资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天科技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基金将优先考虑可落地项目,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科创生态链、科创成果转化体系的构建,探索金融服务科创企业的新模式,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持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做好高质量和一体化的大文章。
不只是百亿级的科创基金,围绕创新资源的产出,黄浦还将发力打造一系列科创生态,激发最基底的创新活力和动力。
比如,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试点推广“贴现通”等业务,促进票据支付和融资功能的发挥,服务更多民营、小微企业。
支持蚂蚁金服加大对长三角数字经济、公共服务、金融科技及产业链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的投资力度,推进长三角司法链合作等重点合作项目,助力科技赋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支持金融机构适应新趋势,把握新机遇,通过优化服务体系、产品体系,全力支持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发挥汇添富基金“长三角一体化ETF”等金融创新的作用,为长三角区域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争取国家生态产业投资基金落地黄浦,充分发挥国家级投资平台的引导作用,带动长三角地区投资生态绿色经济发展,探索“绿色技术+金融”综合解决方案,推动长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江南文化老字号实现集群发展
匠人“云端”营销逾30亿元
坐落于上海老城厢的豫园商城,是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代表,也致力于推动长三角文旅融合。目前,豫园商城内打造了一处名为“舌尖上的江南”美食广场,集结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字号名点入驻,打造独特的江南文化体验空间。特别是,豫园股份注资收购苏州老字号松鹤楼,并在豫园重开松鹤楼面馆业务,成为打造江南文化老字号集群的重要一步。
目前,豫园股份拥有16个中华老字号和一众百年老店资源,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长三角地区老字号,围绕“经典时尚、文化复兴”这些老字号品牌纷纷升级产品和设计,在国潮文化复兴的潮流中焕发活力。
去年,公司完成对线上平台――东家APP的控股,将其打造成国内最大的东方文化生活美学平台,至今汇聚了来自东亚文化区域内超过10000名在各自技艺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匠人(包括手工艺匠人、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老字号品牌、设计师等),商品品类涵盖茶器、首饰、服装、文玩、家居等7大类目,247个细分品类。特别是将长三角34个城市的特色创意产品、设计师品牌、手工艺品、非遗技艺和作品等搬到线上进行展示和运营,累计销售额30余亿元,大大推动了长三角文化品牌的销售及活力。
《行动方案》特别提出,将面向长三角做好海派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的体验传扬,打造长三角文旅之窗。打造演艺共享平台,提升演艺大世界能级,吸引长三角优秀剧目来黄浦巡回演出,也推动黄浦引进的全球经典剧目在长三角演出,同时发挥黄浦在大型文化活动组织策划方面的专业化经验及人才优势,积极拓展优秀剧目创作及打造、演艺产品推广、演艺衍生品研发等等。
推进社会民生共建共享
逐个破除异地养老门槛和堵点
目前,黄浦区和浙江省新昌县签订了《养老服务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将加强协作协商、发展养老产业、畅通民间交流、倡导异地养老、促进教育培训等,探索养老服务领域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协议明确将发展养老产业,对拟落地的优质养老项目提供土地资源支持,并落实税费等优惠政策;推动异地养老的老人可享受户籍所在地的各类养老服务补贴和长期护理保险等待遇,并能方便快捷结算。此外,依托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培育专业化养老从业人员市场,推动养老服务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推进标准互认。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落实保障民生、便民利民。《行动 方案》明确:将探索跨区域养老服务协作机制,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和长护险异地结算试点。
以长三角医保结算一体化为例,区医保局积极将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长三角一体化门诊结算,让长三角地区患者在共享医疗资源的同时,能实实在在减轻经济负担和奔波之苦,去年前三季度,全区服务三省病人22883人次,直接结算门诊医保费用近674万元。
此外,黄浦与南通两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立了区域联动合作机制,双方将建立跨省市间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协查协办机制,助力异地调查取证,跨地区督促用人单位整改等等。黄浦与合肥两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也合作共建,将助推两地劳动维权领域协作,实现深度融合。
“共建共享”,围绕这一关键词,黄浦区加快社会民生领域各方面合作。2020年4月,上海老字号邵万生还与江苏泰兴市江源食品合作,总投资3000万元,年内预建成15800平方米厂房和四条生产线,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以完整产业链联通沪苏经济合作,更服务好百姓的菜篮子。
发挥演艺大世界辐射力
打造演艺资源交易共享平台
去年12月,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大世界演艺资源交易平台正式启用。该平台开通了演艺节目、演艺项目、演艺空间三大类别,吸引演艺艺人、演艺制作人、演艺经纪人入驻,构建起“展演空间+智能交易大厅+中央管理平台”三位一体服务架构,为全球演艺市场提供精准供需对接。同时,举办了首场线下商务演艺资源采购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长三角城市的企业和商会参加,打破区域限制,实现跨省文化采购。
除打造演艺资源平台外,黄浦进一步扩大演艺作品输出效应,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布局,鼓励在演艺大世界获得首演成功的剧目开展长三角地区巡演,上海大剧院《德龄与慈禧》、中国大戏院推出的《威尼斯商人》等优秀剧目吸引大批长三角地区观众专程来沪观演;上海大剧院《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意大利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新年演出》,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三体II黑暗森林》等优秀剧目走出演艺大世界,在长三角多地开展巡演。此外,抓牢各类宣传渠道,精心编制演艺大世界演艺地图和中英文双语版《观剧手账》(季刊),配送至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进出沪交通枢纽,供往来旅客免费取阅。依托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在沪举办契机,借长三角文化交流的平台,广泛宣传演艺大世界。
为扩大节展辐射效应,黄浦还举办首届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立足演艺大世界、联动长三角、面向全国,力推优秀作品从上海走向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舞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之美。本版图片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