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18号线复旦大学站在建,途经的复旦老建筑“相伯堂”完成复建结构封顶

新闻

上海糖酒集团闪耀光明美食嘉年华 共绘产业向“新”力 上海糖酒集团闪耀光明美食嘉年华 共绘产业向“新”力

  4月19日至21日,为期三天的2024 FORMULA 1 联想中国大奖赛即将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火热开赛,除了中...

财经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风电巨头上市9年黯然离场

“一路下跌!”“可悲,可叹,可恨!”上市9年的风电巨头华锐风电(ST锐电)从A股谢幕,一些股民在炒股社区...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产经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超六成货币基金收益率不足2%,你还在坚守吗?

为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内的市场流动性始终保持宽松状态,资金利率全线走低。受此影响,货币基...

18号线复旦大学站在建,途经的复旦老建筑“相伯堂”完成复建结构封顶

发布时间:2021/02/17 新闻 浏览:268

自2017年起,复旦大学在邯郸路小区的相辉大草坪西侧启动了一项浩大的建筑工程。这项工程不仅囊括18号线地铁复旦大学站的建设,还有100号、200号楼的复建,以及周边建筑群的新建。近日,100号已完成结构封顶,200号也封顶在即,中华文明资源中心也将在今年全面竣工。

揭秘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校本部的相辉大草坪西侧,碧树环绕一组正在施工中的建筑,位于正中的那栋,就是200号楼。在它两侧,分别是100号(相伯堂)和300号(蔡冠深人文馆)。

200号落成于1922年的春天。时任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先生亲自前往南洋募捐,获得华人简照南、简玉阶兄弟的响应出资,得以建成,因此,200号楼最早又名“简公堂”。当时的200号坐西向东,为二层砖木结构,中式大屋顶与西式墙身相结合,飞阁流丹、气象万千,是复旦最大最宏丽的建筑,自然成为学校的中心,名人荟萃、活动丰富。

说起200号的设计者,颇有一番来历――他是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重要印迹的美国建筑大师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1877-1954)。

民国初年,中国建筑设计领域正在进行着由官方主导的“中国固有之形式”运动,即在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上倡导复古主义的民族形式风格,其最核心的阵地就在南京、上海等长江流域城市中。同一时期,亨利・墨菲在中国建筑实践领域声名鹊起。

亨利・墨菲毕业于耶鲁大学,和李登辉先生是校友。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师吕彦直先生,也曾经给他做过助手。除复旦200号以外,亨利・墨菲还主持规划过清华学堂、燕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长沙雅礼医学院等多所校园主要建筑。

然而,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飞机对复旦校园狂轰滥炸。第一宿舍、体育馆被夷为平地,200号楼的屋顶也被炸飞,内部设施损毁严重。后来,复旦整体西迁重庆北碚,日军和汪伪政权先后在复旦原校区创办“维新学院”和“国立上海大学”,只以灰瓦覆盖、略事修葺。200号楼昔日的辉煌,不复存在。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复旦师生陆续迁回上海。1946年,为了纪念最初的捐赠人简照南兄弟,200号楼改名为“照南堂”。解放后,全校建筑统一命名改编,照南堂也随之更名为200号,称呼沿用至今。

而根据1937年日军侵略前的史料图片显示,100号的建筑风格与200号类似,也曾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但同样毁于日军炮火,几经简单修缮,终不复当年风采。

建国后的100号、200号,成为复旦教学科研的重要建筑,历经多个院系和单位使用,内部也多次改造。1984年开始,国家文物局与复旦大学合作培养文博人才,后又与复旦大学共建中国第一个文博学院,为学校提供了专项基建经费和人才培养经费。上世纪90年代初,200号正由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使用,文博系利用该项经费,对200号进行了复建前的最后一次修缮。

现代化地铁融入古朴校园

早在2005年百年校庆时,复旦大学就曾有建设复旦博物苑的计划,希望改造利用这些老建筑群建设复旦博物苑。当年,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主任陆建松提出,希望保留该片历史建筑区,作为历史文物展览空间。“这里是复旦的‘根’。”他说。学校采纳了他的意见,让他指导750号楼(原经济学院办公楼、现校史馆)改建,并负责校史馆展览的筹建。同样是在2005年,蔡冠深校董捐资对300号进行了复建。

多年后,复旦博物苑中的100号、200号日益老化。正逢上海市推出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工程,途径复旦,学校最终决定结合地铁施工来一起开展地上建筑的复建事宜。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参与者,陆建松回忆称,整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为此专门举行两次专家论证会进行研讨,梳理其中诸多难题。

首先,按照原先规划的地铁线路,地铁途经相辉大草坪历史风貌保护区,会影响相辉堂、子彬院、校史馆,而这三座建筑同为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经过调整方案,地铁线路绕开了以上特殊地段和保护建筑,对复旦历史风貌的保护做到最佳。

此外,由于校园西侧有地下箱涵(原走马塘)贯穿基地,地铁站厅建设还需避开箱涵,因此地铁站厅与 100 号、200 号形成并不平行的布局,工程建设难度较大。

又鉴于2018年左右,上海市为保护历史文化建筑,规定50年以上保护较好的历史建筑不能随意拆除,有文物保护专家提出先平移100号、200号、再修地铁、再平移原位的方案。

“但实际上,复旦从北碚回迁上海之后,100号、200号就已经不是最初的样子了。”陆建松强调,经勘探,复建前的200号楼,仅墙基和部分墙体是墨菲时期的,屋顶和内部早已面目全非。他向政府和专家建议,不如借此机会复建两座老建筑,还原为1937年前的真正原貌,最初的建筑构件可保留再利用,建成后,可将建筑各历史阶段照片公开展览。最终,该方案得到一致认可并通过。

尽管由于时间跨度太大,加之战火不断、历史变迁,100号、200号的建筑资料留存较少,但实际复建过程依然遵循了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的原则。

“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历史考证,利用历史图像、文字档案、同时期同类型建筑作为参考,从整体造型和细部处理来把握建筑风格。专业房屋检测机构还对老建筑进行了全套正规检测,相关报告和图纸也作为复原的部分依据。最后究竟要复原到什么程度,都经过专家论证。”校基建处高级工程师路坦说。

复建过程中,施工单位非常小心地对原建筑进行卸解,把墙体、屋顶等一些大的构件整体切割、打包并妥善存放。卸解下来的材料则会被最大程度再利用,例如旧墙砖仍会被用作外墙装饰,以尽量恢复历史原貌。

此外,如何让现代化的地铁功能融入古朴的校园建筑群落,也面临不少技术性难题。“18号线复旦大学站结构相当复杂,地下一共四层,已经造了三四年。而地上建筑必须在地下部分完成的情况下再动工,实现桩位的匹配。”路坦介绍。

中华文明资源中心将在这里建成

在进行整体规划时,学校还关注到原来该片建筑群功能、定位不清晰,既有教学、又有后勤保障,因此特别进行了功能调整和梳理。经过此次修复重建工程,整片区域重新规划,将建设“中华文明资源中心”。

按照规划设计,整个中华文明资源中心片区的建筑,将围绕两个“界面”展开:

第一界面,即环绕相辉大草坪的100 号、200 号、300号和相辉堂、校史馆。

第二界面,则由后排新建建筑组成。这一界面的建筑将采用青砖立面的建筑风格,低调内敛,高度经规划和文物部门严格审定,全部隐于草坪周边历史建筑和还建建筑之后,在新老建筑之间形成有机的对话。

“我们不仅希望尊重历史,让老建筑恢复原貌,也希望让它们在新的历史阶段,发挥新的功能。”陆建松表示,未来我们将有机会在这里看到各类展览、文物、档案、科技创新成果等。预计再过一年左右,100号、200号就能携手新伙伴与大家正式见面。(傅文婧、通讯员殷梦昊、温瑞琪、金雨丰)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