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LAIFE「巢汐Tide」 新品发布会盛大召开,“美似潮汐...
近日,LAIFE乐梵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红宝瓶2.0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关注。 *LAIFE「巢汐Tide」美似潮汐、更迭永续新品发布会现场 LAIFE乐梵作为全球领先的长寿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利用前沿科技...
财经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松江9000余亩早稻九成已丰收!
发布时间:2021/09/24 新闻 浏览:213
今天(9月23日)迎来秋分节气,也迎来了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黄浦江畔的“鱼米之乡”松江,全区9000余亩早稻九成已经丰收到手。占据粮食产品大头的中晚熟稻丰收在望,加上各项科技丰粮新技术初见成效,眼下松江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繁忙而喜悦的丰收图景。
黄浦江畔现“丰”景
从9月初开始,松江田间的早熟品种水稻就已渐次成熟。清风徐徐,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一片金黄色,成熟的稻穗压弯了腰,仿佛在为农民丰收节增色添彩。
“早熟品种‘松早香1号’目前已经采收了九成。”区农业农村委种植业办主任张越峰介绍,台风过境之后,松江早稻趁着晴好天气,进入收割“会战”时期,目前收割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预计9月底将全部丰收到手。
收获的季节,泥土中都透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姚麒麟介绍,相比去年,今年早稻亩产量将提升3%。丰收的背后首先是“人努力”,前期农田深翻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禾苗穗数足。另外也有“天帮忙”,抽穗扬花期因为过程性降雨,使温度保持在水稻生长的适宜范围。
中晚熟稻长势良好,也是丰收在望。姚麒麟称,相比去年的超长梅雨季,今年的梅雨期虽然早来一周,但历时较短,且雨量整体不大,利于水稻生长。加上后期温度光照条件适宜,病虫害比较少,中晚稻的亩产量从目前来看,同样将迎来丰收年景。
田间科技添“丰”火
今年,松江粮食生产保持了量的丰收。据了解,今年松江水稻早熟品种种植面积达9287亩,总体产量将达到4600吨。而更大的亮点在于质的提升,据介绍,松江今年粮食总面积稳定在15万亩的同时,包括早熟品种“松早香1号”在内的松江优质水稻面积稳中有升,从以往的5.4万亩,增加到7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46.5%。
品种结构的优化让今年的粮食丰收更有“含金量”,田间新技术的推广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新希望。
在新浜镇家庭农场主沈顺建的种植基地,这里15亩采用“水稻机械覆膜栽培”的中晚熟稻已经进入最后的生产关键期。“目前禾苗长势良好,穗子和往年一般大,产量今年也不低。”丰产的同时,更令他高兴的是,新方法第一年就效果明显。
与传统的粮田不同的是,沈顺建家的禾苗是种在一层黑色的薄膜之上,每一株禾苗在薄膜上的孔洞中精准生长。“最大的好处就是防止杂草滋生。”他介绍,农场内280多亩农田全部种植有机水稻,不能使用药剂,平时的除草工作是个“磨人”功夫。以往每亩地除草费用就达到1000元左右。此外,还面临招工难题。
如今田间这层薄薄的地膜,解决了沈顺建的“心头大患”:“通过地膜覆盖,田间杂草没有长出前就因为晒不到太阳以及地膜炙烤死亡了,这样既不需要化学除草剂,也基本不需要人工除草。同时,采取机械覆膜,每亩成本只增加200、300元。”
农业要发展,需要新技术。在沈顺建的家庭农场,“蛙稻共生”模式也是今年采取的新技术。农田里养蛙,有哪些妙用?他介绍,每亩水稻田投入青蛙共计2000斤左右,按一只青蛙产生一斤排泄物算,可以产生2000斤绿肥,整个水稻生长期用肥够了,不需要额外施化肥。加上青蛙会消灭田间害虫,减少农药使用,可大幅度提高水稻品质。
“目前稻和蛙都将迎来丰收季。”沈顺建算了一笔账,10月中旬水稻将进行收割,每亩产大米300斤,可以卖到10元每斤。此外,稻田养殖蛙目前也在积极筹划市场,一旦产销对接好,一田可以多收,从而进一步提升传统农业种植效益。
从丰产到增收,除了需要新技术,还需要农民从初级农产品生产的格局中跳脱出来,参与到销售等后续的产业链条之中。
汇民优质稻米产业联合体是松江具有代表性的大米产销联合体,近日的早稻丰收季,联合体频频传出好消息。负责人范慧峰介绍,联合体1030亩产出的59万斤早稻新米,目前已经卖出近六成。其中,今年开拓的电视购物平台渠道,更是创造了一个半小时卖出16万斤大米的“小传奇”。
“国庆节后还有一个10万斤的订单。”范慧峰说,剩下的新米也“不愁卖”,“愁”的是客户催单子。“不要着急,中晚熟新米10月中旬就有了。”这是他近日里宽慰催单客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