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LAIFE「巢汐Tide」 新品发布会盛大召开,“美似潮汐...
近日,LAIFE乐梵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红宝瓶2.0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关注。 *LAIFE「巢汐Tide」美似潮汐、更迭永续新品发布会现场 LAIFE乐梵作为全球领先的长寿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利用前沿科技...
财经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长三角:“一件事”讲述民生获得感新故事
发布时间:2022/01/30 新闻 浏览:320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小孩出生、医疗付费、居民“身后事”处理……在长三角,一批办件量大、涉及部门多、办理难度高的事项,通过政府内部的流程重塑被归集为“一件事”,不断提升居民办事的便捷度。
所谓“一件事”,就是将政务服务的理念和模式,从“找部门”转向“找政府”。办事的居民和企业不用详细了解该去哪些部门、走哪些流程,只需通过一个线上或线下的窗口,由其“一口受理”就能办理。
打开上海“一网通办”总门户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专栏,找到其中的“医疗报销”,点击就可以在线申请报销。“医疗报销一件事”是由上海市医保局牵头,会同上海市民政局、总工会和大数据中心共同推进的一项改革。通过数据的跨部门共享,实现了“减材料”“少跑动”。
在上海,2020年以来上线的市级层面“一件事”已经有27项。27件事上线后,平均减少办事环节70%左右,累计办件量超过260万件。
化繁为简、化零为整。政务服务“一件事”改革不仅是物理层面的省时省力,更是一项暖心窝子工程,是对民众期盼的有力呼应。
曾有人梳理过,要办好一个人的“身后事”,有可能涉及的部门多达十余个。如何办好公民“身后一件事”?浙江省海宁市政府近期将死亡证明开具、遗体火化和遗产继承等“多件事”组合成“一件事”,家属只要带上逝者和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及银行卡,签一次字就可以完成逝者所有遗产的查询授权。
授权后,政务服务平台会将查询信息推送至银行、保险公司、车管所等部门,并将支付宝等电子账户纳入查询范围,各部门同步开展查询并反馈结果。同时,依托电子公证书,相关部门会将余额直接归集到遗产管理人(继承人)账户。
解决办事难,关乎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但要真正把事情办好、办到民众心坎儿里,还关乎治理智慧。
长期以来,在以部门为中心的“条块分割”管理模式下,居民和企业为办“一件事”,往往要跑多个部门、办多张证,这对办事人时间精力和社会资源来说都是浪费。如今在长三角,“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办理”……一系列便民举措的背后,是政务服务从管理者视角向服务者视角的转换。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磊表示,政务服务改革不仅要“有速度”,考评群众跑动次数、所花时间,还要真正关注到用户的感受和体验,做到“有温度”“有态度”。长三角各地不谋而合、争相推出“一件事”改革,就是“绣花式”治理精神的重要体现。
《见“徽”知著丨在嘉兴这场全市大会上,海宁市委书记为何主动“蹭热搜”》
“这两天,外省‘老两口挨个银行找已故独子存款’的消息上了热搜,我们今天介绍的数字化应用就能很好的解决老百姓的这个痛点。”
1月25日,海宁市委书记曹国良的一段“蹭热搜”的汇报开场白,一下吸引了参加嘉兴数字化改革工作推进会的所有与会者的注意。
千里之外的一个热搜事件,为何会被曹国良引用?又如何与嘉兴的数字化改革产生了联系?嘉兴的这个数字化改革又能怎样解决千里之外的痛点?大家都很想知道。
先说说这起热搜事件。
热搜是从一段极其泪目的视频开始的。两位行走不便的老人来银行查询儿子生前存款。他们唯一的儿子前一段时间因意外死亡。后来,老人听别人说儿子在银行还有存款,但不知道具体是哪家银行,所以只能拿着儿子的火化证明挨个银行询问。
白发人送黑发人,已是人间至悲。看到两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拿着独生子的火化证明,挨家银行查询儿子生前存款。无数泪奔的网友含着眼泪,把这一事件顶上了热搜。
逝者已逝,对生者最大的安慰,其实就是办好逝者的“身后事”。如果两位老人能够顺利拿到儿子生前存款,无疑是对他们最后的安慰,也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热搜。
但是,这件“身后事”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办。
两位老人现在是卡在了“不知道儿子存款是哪家银行上”,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还要从曹国良要介绍的公民遗产“省心办”数字化应用说起。
在曹国良看来,老两口的遭遇很典型。因为,“知情难、查询难、办理难,继承费用高”,就是办理“身后事”中最常见的痛点问题。海宁曾梳理过,要想办好一个人的“身后事”,可能涉及的部门多达14个,涉及的事项多达30余项。
举个例子。比如要继承父亲的房产,这个儿子不仅需要多次证明“我爸是我爸”,而且还要证明“我是我爸唯一的儿子和继承人”,就算你全部证明了这些,你还要支付房产继承公证费用8000元/套。
曹国良以海宁为例,每年5000逝者,涉及遗产近2亿元。逝者遗产继承,一时间办不好拖个几个月是常事,有的甚至10多年。
公民遗产“省心办”数字化应用针对的就是这些痛点。
现在,海宁将死亡证明开具、遗体火化、善后手续办理和遗产继承等“多件事”组合形成“一件事”,家属只要带上逝者和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及银行卡,只需要签一次字,就可以完成逝者所有遗产的查询授权。
授权后,应用联办平台会将查询信息推送至银行、保险公司、车管所等75个涉财部门,并将支付宝等电子虚拟账户纳入查询范围,各部门同步开展查询并反馈结果。同时,依托电子公证书,各涉财部门会将余额直接归集到遗产管理人(继承人)账户。这件事《浙江日报》头版就曾报道过(《海宁:身后一件事,亲人跑一次》)。
换句话说,假设老两口所在的城市也有公民遗产“省心办”数字化应用,他们只要携带上儿子的身份证及其他证件,就可以只进“一个门”,顺利的查询和拿到儿子的遗产。不管是存在哪个银行。
虽然我们不能假设,但这次“蹭热搜”,相信肯定是为了不再让这种事上热搜。
公民遗产“省心办”数字化应用,聚焦在遗产处置这一特殊高频事项上。每位家属继承的遗产可能会有多少,但应用带来的便捷和高效,其对逝者家属的抚慰却是无法用金钱和金额衡量的。
希望通过“蹭热搜”也能“上热搜”。
作为一项便民利民的数字化改革成果,截至去年12月底,海宁已通过公民遗产“省心办”应用办理“身后一件事”1.1万余件,联办率达100%,为家属省去跑腿20万余次,减免费用1500多万元。其中,涉财查询40万件,涉及银行存款1.35亿余元,股票基金650余万份,公积金提取70件257.28万元。
数字是冰冷的,但数字化改革却是有温度的。希望公民遗产“省心办”数字化应用能够被更多地方推行,带给更多人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