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LAIFE「巢汐Tide」 新品发布会盛大召开,“美似潮汐...
近日,LAIFE乐梵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红宝瓶2.0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关注。 *LAIFE「巢汐Tide」美似潮汐、更迭永续新品发布会现场 LAIFE乐梵作为全球领先的长寿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利用前沿科技...
财经
-
@应届毕业生,申城这些网络招聘会不要错过
进入四月,申城开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还在着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快看过来吧。 1、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时间:4月7日——7月底 招聘会场网址:中国国家人才网...
挑战大闸蟹“鄙视链”,有志气的蟹不穿“马甲”横行来沪
发布时间:2019/10/12 产经 浏览:684
秋风起,9月23日,苏州阳澄湖、太湖两地大闸蟹同日开捕。10月9日,上海浦东大闸蟹开捕,松江、崇明等区大闸蟹也将陆续开捕。又到食蟹季,大闸蟹“鄙视链”话题再度引发关注。长期以来,阳澄湖大闸蟹始终处于链条顶端,太湖、洪泽湖等被归为第二梯队,而高邮湖、固城湖等或属第三梯队,再接下去是一些“出生地”缺乏名气的螃蟹。由于该“鄙视链”长期存在,多年以来,各地大闸蟹一到季节便忙着去阳澄湖“泡”上几天,以便换掉“祖籍”。甚至,懒得“洗澡”的,索性直接贴上标签便吆喝自己为“正宗阳澄湖大闸蟹”。
根据上海浙江水产商会所掌握的情况,近年来供应上海市场的河蟹中,以太湖蟹最多,约占整个供应量的40%,10%左右为苏北蟹,其余50%的份额则来自湖北梁子湖、江西鄱阳湖的河蟹及上海本地蟹,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占比很少。然而,所有供应上海市场的大闸蟹中,约80%有一个共同的“外衣”,即标榜自己“来自阳澄湖”。
但今年,记者却看到了一些有志气的蟹。借助由政府部门强力背书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长三角部分区域的大闸蟹正在摆脱阳澄湖大闸蟹光环下的阴影,努力走出一条自己的路。10月11日,江苏宿迁“宿有千香”上海直营店在闵行区日韩友人集聚的社区开业。
开业首日,来自洪泽湖的大块头大闸蟹成为亮点,且价格不菲。7两公蟹或6两母蟹,每只原价300元,开业特惠每只200元;
7两公蟹大过男人手掌。(李晔 摄)
而5两公蟹和4两母蟹原价每只100,开业特价卖60元一只。据直营店负责人介绍,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因此蟹也长得很“霸王”,如7两公蟹或6两母蟹在洪泽湖中并不少见,最大的可长到8两以上。
但如此体重,于正宗阳澄湖大闸蟹而言有点困难,即便阳澄湖里能捞到7两公蟹或6两母蟹,价格每只也要在400-600元。
据悉,直营店开业特惠后即恢复原价,其售价与正宗阳澄湖大闸蟹之间的差距正在拉近,而如此底气背后,来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撑腰。宿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宿迁有干净的水源,江苏二类水水源地就在宿迁的骆马湖。骆马湖的湖水多来自沂蒙山洪和天然雨水,湖中螃蟹系原生态养殖,每亩水面产蟹仅30—40斤,低于常规养殖密度。而且,骆马湖本身也是周边多地居民的水源地,因此对水质要求较高。“我们的大闸蟹之所以敢打出不逊色于正宗阳澄湖大闸蟹的价格,是因为认定了好蟹不应自降身价。”
“宿有千香”直营店周边市民对洪泽湖大闸蟹很感兴趣。(李晔 摄)
据悉,江苏有多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包括连云港的“连天下”,淮安的“淮味千年”,南京市江宁区的“善田江宁”,以及宿迁的“宿有千香”等。其中“宿有千香”是江苏省首个来上海开设直营店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宿有千香”去年正式发布后,至去年底,首批用牌企业达20家,涵盖粮油、香芋、水产、大米、花卉等多个品类,用牌企业的产品必须达到绿色标准以上,其中不乏有机产品;到今年8月31日,宿迁全市授权用牌企业已增至35家,授权经销商达5家,“宿有千香”品牌农产品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记者还看到,顶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休耕轮作、产量较低的有机蟹园米,在直营店内最贵卖到5公斤装188元,相当于每斤18.8元。这个价格,是即将集中上市的东北大米零售价的3-4倍。而已于今年国庆开售的上海地产绿色“国庆稻”,其在“盒马”的售价每斤在10元左右,有机大米每斤则在12元左右。
据宿迁方面介绍,宿迁的蔬菜和猪肉长期供应上海,与上海蔬菜集团、上海浦商集团等公司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宿迁30余种农产品在上海农贸市场中有固定档口。正是基于此,多年来,宿迁摸清了上海这一全国第一大消费市场的喜好,即“不怕价高,就怕品质不好”。据悉,由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宿迁绿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会暨农业投资环境说明会,于10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农业展览馆举行。
上海市民在2019宿迁绿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会上热情采购。(李晔 摄)
为更好满足上海市民的消费需求,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展会,消费者还可在“京东宿迁馆”“天猫旗舰店”“宿有千香”京东馆,以及“宿有千香”淘宝馆等线上渠道购买宿迁优质农产品。同时,宿迁方面也在积极对接上海本土农业企业、营销主体,争取尽快设置更多的宿迁绿色农产品零售终端实体。